梅克爾的自主策略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讀哲學。《苑文其詳》首次結集出版。購買請點

5月28日,德國首相梅克爾在慕尼黑說:「根據我這兩天的經驗,我們依靠他人的日子結束了」。此話一出,引發全球媒體界熱烈報導,一般認為,這句話是歷史的重要轉捩點,也是二次大戰之後,德國聽美國話的終結。

事情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為了回答這個重要的問題,我們需要理解這兩天梅克爾得到了什麼樣的經驗,我們也要理解,德國依靠的是什麼?

德國與美國,誰是老大?

這兩天來,剛好是梅克爾與美國川普總統一起開了兩場分別與北約、歐盟以及G7三個組織相關的會議。這三個組織,代表歐洲與美國共同維持世界秩序的重要機構,屬於軍事、政治與經濟的架構。其中,主導的單位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而配合的國家多為歐洲國家;在這些配合的國家裡,德國是最重要的,那麼這兩天的會議下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梅克爾感慨萬千呢?

在北約的參訪中,川普指出,許多歐洲成員國未能按照約定,支付國家GDP的2%的費用,其中包含德國。誰都知道,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他們的GDP以2%來計算,是一項極大的數字。

德國自知理虧,但基於金額很龐大的緣故,只好忍氣吞聲,沒有說什麼。結果,川普不但未能見好就收,反而變本加厲,在布魯塞爾參訪歐盟總部的時候,居然在受媒體採訪前,一把推開蒙特內哥羅總理,向世界高調宣示:「其實到了歐洲,美國才是真正的老大。」這個粗魯的動作不斷受到廣泛的報導,也讓要面子的歐洲人心中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

廣告

事情並沒有結束,之後又到了義大利西西里島開G7會議的時候,川普向德國表明,德國是一個很壞的國家,對美國出口大量包含汽車在內的產品,甚至於說德國還嘲笑美國生產力不振,沒有競爭力可言;情況之惡劣,還不止於此。川普認為,歐洲國家全體支持,並於2015年剛簽約不久,意圖遏制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的《巴黎協議》,對美國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協議,所以他考慮退出。

德國想走自己的路?

情勢發展到此,愛面子的歐洲人再也忍耐不住了,於是梅克爾開了第一槍。在說完上述話之後,梅克爾接著說,歐洲人應該把未來的命運放在自己的手中。單從這幾句話中似乎讓人有錯覺,以為梅克爾即將為德國選擇自主道路,就此與美國分道揚鑣。但是請注意,說這些話的時間與空間是非常特殊的。

時間上,這是一個選舉造勢的時機。9月24日,德國要舉行大選,而正在爭取第四次連任的梅克爾,在選舉的鐘擺效應之下,面對選民喜新厭舊的壓力,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梅克爾堅持對於大批難民採取寬容政策的立場,已經讓原本支持他的德國傳統政黨,也就是他自己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大表不滿,這不滿的情緒在德國西南部更是激烈,尤其是梅克爾講這些話的地點,慕尼黑。

迎合民眾的政治操作

德國西南部有什麼特殊呢?這其中的學問可大了。首先,在經濟上,篤信天主教的德國西南部,一反以往我們所認知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戰後幾十年間,德國西南部發展出極為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產品賣到全世界各地,充分體現德國製造的優越價值。

其次,在社會上,德國西南部普遍相信天主教的事實,讓他們的生活保守、節儉,也讓這個富裕的區域發展出共識極高的生活態度。他們對於生活上的要求,一直不脫保守的思想,對於梅克爾寬容對待難民的想法,更是無法接受。因此,雖然同屬於保守立場,但是梅克爾心中非常明白,在德國西南部講話必須要使用一點政治上的語言,讓當地的民眾能夠在情緒上跟他達到同步的效應。

第三,在政治上,德國西南部有自己的政黨,叫做基督教社會黨。他們與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是姐妹黨,政治立場上大致相同,每次投票的方向也一致,但是對於難民的問題卻與梅克爾非常不同。這個差別讓爭取連任的梅克爾飽受壓力,於是她選擇使用一種接近政治神學的方式,向正在痛快喝啤酒的慕尼黑選民,表示他的立場。

堅定的德國價值不容變換

在梅克爾的立場中,他所做的宣示明顯的表示新的命運來了,而且操之在德國人的手中。簡單來講,這是很直白的政治操作,讓台下觀眾理解,德國人必須想清楚今後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同時,這條道路很重要,並不適合隨性變換價值,應該讓原有的價值抓穩方向盤,知道國家何去何從。

對於德國這一個戰後儘量避談歷史宿命的國家而言,在世人眼中,梅克爾所說的話是很有含義的。但是在聰明人眼中,說這些話的過程裡,她始終抓著一杯啤酒,而這個形象給人的感覺,覺得這只是選舉造勢的語言,不是政治的語言。她想藉此機會,得到連任獲勝的機會。

更多苑舉正教授文章,請看〈法意團隊苑文其詳專欄

★延伸閱讀★
道與路兩相宜的「一帶一路」
馬克宏總統面對的國家陣線黨
AlphaGo志不在贏棋 而在助人
美國哲學與川普的轉變
介於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土耳其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