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路兩相宜的「一帶一路」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讀哲學。《苑文其詳》首次結集出版。購買請點

中國哲學講的道,是不變的道理,而中國在改革的過程中,最成功的是修路,尤其是高速鐵路,兩者合二為一,講的就是「道路」。這其實說的就是做事的原則,無外乎為理念與現實的結合。

做事情若是徒具理念不講現實,那麼這個事情不會有落實的可能。同樣的,若是做事只求現實,卻不談理念,那麼這事就沒有維持長久的可能。因此,做事只有道與路兩相宜,才可以獲得一個可長可久的發展。

「一帶一路」就是為了這樣兼具道與路兩相宜的理念與實踐而設計出來的大計畫。這個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落實全球化的策略。全球化這個理念,現在面對很大的考驗。

一帶一路面對全球化

2016年,美國總統川普上臺以來,他決定直接退出泛太平洋夥伴關係的自由貿易協定,簡稱TPP。在上任百日之後,川普非常驕傲地說,退出TPP是他擔任總統百日以來最顯著的功勞。川普的作為,已經說明全球化的理念,在世界各地,出現褒貶不一的看法。

從美國總統的角度而言,全球化出現幾十年後,它的結果是弊多於利,導致美國進口太多,出口太少,吃虧太大。這個美國第一的觀念認為,中國占了全球化的便宜。事實上,如果單從利益的角度而言,沒有人可以否認。

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出口大量增加的事實,但是這並不代表吃虧與占便宜的區別。我們應該放棄將全球化完全視為貿易競爭的想法,而更應該想想這是一個理念,需要說出一些道理,讓全球化的道路成為所有人都應該支持的價值。

廣告

全球化是貿易競爭

我這麼說的目的,就是因為如果全球化只是一個國際貿易競爭的代名詞,那麼怨不得那些發達國家的政治,在這一兩年選舉裡所展示的焦慮。他們的政治人物,認定全球化是一個對國家發展有害而無利的做法。

這個想法看似牽強與自私,但卻有一定的說服力,也解釋了為什麼目前在歐美地區有很多政客,不斷地認為,全球化就是吃虧的代名詞。面對這種反全球化的風潮,中國順勢推出「一帶一路」的21世紀大計畫,正好與許多先進國家的主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個對比有兩種層面:一個是理念的表述;另外一個是現實的收穫。

理念與現實的結合,正好構成道與路相宜。在理念上,中國哲學的智慧,足以為「一帶一路」或者全球化的支撐提供了有效與有力的架構。中國哲學的智慧中,有三點是很重要的,它們也是思維的基礎,這三點分別是天下為公,將心比心與和而不同,我將這三點別做一些介紹。

中國哲學思維裡的全球化意涵

首先,天下為公的理念說明地球村的含義。我們共用這個地球的同時,也應該注意現代國家的概念與國家利益,其實只是私欲的延伸,卻不足以成就什麼真正的理想。畢竟,若凡事皆以利益為根本,那麼逐利的結果,不會是可長可久的,更不會是合乎正道的。

其次,將心比心。全球化的首要目標在於共繁共榮;如今中國人站起來了,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初衷,應該想想當年我們那股強烈爭取富裕的心。在想到這一切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一看,那些尚未脫離貧困地區的人,他們也會想要借用成功人的經驗脫離貧困。中國哲學的智慧,在物質缺乏的情況中,會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同樣的,在目前有能力與他人分享的時候,採取「己所欲,施於人」,豈不是對施與受兩方面,都是比較正面的做法嗎?

第三,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和指的就是和平共處,不同指的就是相互尊重。沒有和平相處,任何全球化的規劃都是空的,但若是沒有相互尊重,那麼全球化只是侵略他國的藉口,而所謂的「一帶一路」,也不過就是包裝爭取商業利益的口實,不能夠讓人感受到互補優勢的誠意。因此,天下為公,將心比心,與和而不同這三點傳統智慧,正好彌補了目前許多人對於全球化感到不能夠落實的焦慮。

國際走向新合作模式

在傳統中國智慧的灌輸下,「一帶一路」計畫的成績自然能夠提高,雖然這個計畫需要實現的地方還很多,也很困難,但在理念的堅持下,我們才能夠談需要建構什麼樣的路,透過基礎建設的方式,讓「一帶一路」的計畫發揮其對國家的幫助。這就是物質的落實,其實就是針對相關國家提供貸款。

傳統智慧提供了道所需要的理念,而強調理念的結果是,「一帶一路」不必然就是中國的新秩序,也可以說是真正的世界秩序。如果說這個秩序是新的,那並不是說這是另起爐灶的意見,而是有新的合作模式。

這個模式就是要「一帶一路」中的國家,無論資金是否充沛,都要能夠搭上中國的投資列車,提升當地的生活水準,加強聯繫,讓原來因為貧窮而極端化的偏激思想,能夠在進步發展的道路上,逐步淡化對生活的不滿,取而代之的是對生活的憧憬與期待。

在建造道路的過程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絲路基金與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都是這些基礎建設的融資單位。只有理念與現實都到位的情況下,「一帶一路」的遠大計畫,才能夠在道與路兩相宜的原則下,重造世界秩序,讓全球化的理念在受先進國家質疑的同時,得到一個既有理念又有資金的機會。

★延伸閱讀★
馬克宏總統面對的國家陣線黨
AlphaGo志不在贏棋 而在助人
美國哲學與川普的轉變
介於民主與獨裁之間的土耳其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

目前出版中英文研究論文40餘篇,專長為:科學哲學、科學方法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對索羅斯的老師卡爾波普哲學有深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