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 不告訴你的質借秘密

作者:黃珮婷

新任金管會主委上台,正反意見二極。不過以往台灣法律偏向保護金融、保險公司,而不利於消費者;很多金融法規,的確是應該調整。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國內壽險業每年總保費收入逾2兆元。不過,被保險人若以保單質借,卻只能向原投保單位質借,民眾須負擔的利息較重。

就有被保險人,質疑以保單質借,保險公司借款利率採最高上限6.9%太貴,遭到保險公司嗆聲,如果覺得利率太高,可以選擇不要借!

*低利創造大商機!

香港金管局則准許保戶可以持特定保單,向其他香港商業銀行質借,利率約2.5%,若原始保單預定利率高於2.5%,等於民眾有套利機會。

香港私人銀行因為有100萬美元的門檻限制,不是一般投資人的往來銀行。以香港商業銀行貸款利率2.5%為例:保險人以保單質借100萬元,一年只要支付2.5萬元利息;不像台灣100萬借款,要支付保險公司6.9萬的利息,二者每年差距最大為4.4萬到5.4萬利息支出,貸款成本相對較高。

整理出香港保戶質借優勢:

  1. 不限原保險公司

  2. 借款利率商業銀行約2.5% ,某些私人銀行貸款利息更低1.0~%(可借不同幣別)

  3. 可選擇不同借款幣別 ,例如:日幣。(目前日幣利率較低,且若未來日幣貶值還可以套匯)

難怪大陸民眾爭先恐後到香港,即使需要排隊,也一定要買到香港保單;讓香港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呈現大幅的增長創造龐大的商機。

反觀台灣直至目前,仍未開放民眾,可以持保單向其他銀行借款;保險公司在質借方面算是獨門生意,才大膽的向保戶收取台灣法規規定的最高利率6.9%。

廣告

至於,借貸之間產生的利差,則是由壽險公司獨享。

台灣一直有一個觀念,只做台灣人生意。卻忽略了即使台灣人全數加入,也只有2300萬。若是將餅做大,改做全世界生意,顧客將是以「億」為單位。也就是有了增量(客源),不僅僅只做存量(台灣人)的生意,保險公司就不必與保戶爭利了!

*目前買不起 所以更要懂!

或許有網友會認為,保險公司多賺,民眾也無可奈何!其實,越是薪水等固定收入者,由於收入有限,更應該多了解一些理財投資知識。因為一來,沒有太多資金可以投資;其次承受風險的能力,也相對較低!

舉例:有錢人買到高價位房產,跌個30%也「沒再怕」;不過一般人,萬一不慎買在高檔 ,一次下跌30% ,等於十年辛苦歸零。

若是搞懂房產的高低基期,至少不會進場就慘遭套牢。至於保險,台灣保險一直有保費相對太貴、利率太低等問題。年輕人也可選擇海外一些不具爭議的保單(直接到海外承作當地保單),省下不必要的費用。

延伸閱讀
台灣少子、高齡化 你不可不知的「長照保險」
颱風洪水險保不保?留意投保眉角破迷思
看懂保單契約條款系列9:告知義務與契約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