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魏德聖:金融業扮演行銷夥伴 可共創雙贏

採訪、撰文:胡湘湘(本文摘自台灣銀行家2月號)

魏德聖導演新片即將上映,他向來擅長在缺乏資源下創造不可能,正因深知資源得來不易,他對金融業抱有極深期許,文創與金融業成為策略夥伴,對台灣影視產業邁向國際有正面助益。

繼《海角七號》、《賽德克‧ 巴萊》、《KANO》(監製)後,由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執導的第4部作品《52Hz, I love you》,在2017年農曆春節期間上映,對於魏德聖而言,這是一部能讓他充分享受「當導演」的一部戲。

分析新片與其他電影最大的不同,魏德聖笑著說,《52Hz, I love you》是拍過最沒有包袱、最自在的一部電影,戲中的4位主角都是樂團主唱,能夠駕馭音樂劇,同時,成本也不高,很簡單的題材,是很輕鬆的電影。

《52Hz, I love you》也是他時隔9年重回現代生活取材的愛情電影,預售票開賣前就已有超過新台幣2,000萬元票房進帳,創下國片新紀錄,足見魏德聖受喜愛程度。

對於新片,魏德聖指出,電影之所以取名《52Hz, I love you》,是因為「52赫茲」(一隻鯨魚名)是世界上最寂寞的鯨魚,科學家發現牠發出的音頻,沒有其他同類聽得見,這隻鯨魚就代表寂寞的化身,他希望能用52赫茲的概念,去傳達這個城市裡,每一個渴望愛的靈魂。

在《52Hz, I love you》中,電影的配樂發揮化龍點睛的效果,魏德聖說,寫劇本時,腦袋可透過音樂暖機,他會試著尋找順著節奏往下走的音樂,無論是交響樂、流行樂皆可,音樂跟著文字結構在走,雖然他不懂音樂,但永遠知道電影需要什麼樣的音樂,「音樂要帶著淒美、壯美、悲美,」但「這誰聽得懂啊,所以要與配樂人溝通多次才能成功。」在新片中,17首歌就醞釀了8個月,他的靈感可能來自於迪士尼動畫電影的《美人魚》、《獅子王》、《泰山》等。

廣告

越缺乏資源,越沒有失敗的本錢

魏德聖擅長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創造一個個的不可能,他認為,「越是沒有資源,越沒有失敗的本錢。」這樣的堅持與毅力造就他成為國際級大導演。他最大的啟蒙老師就是已故導演楊德昌,回想當年魏德聖自電機科畢業後,當兵認識了一位畢業於世新大學的同袍,喜歡天馬行空的跟他形容「電影」,當時對電影沒什麼概念的他,逐漸被吸引,最後也開始做起了電影夢。

當年,楊德昌已經是享譽國際的知名導演,魏德聖因緣際會進到楊德昌的電影公司,從場務做到副導,前後僅僅1年多的時間,卻是魏德聖電影生涯的重要轉折。楊德昌對每件事情都嚴格要求,跟他共事,讓魏德聖真正打開視野,不斷將標準線往上拉升。

1991年上映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讓魏德聖深刻了解什麼是「化不可能為可能」。當時楊德昌面臨到選角、製作技術的繁雜及拍攝資金的銜接都非常困難的情況,卻依然克服萬難,花了3個多月拍攝而成,並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越缺乏資源,越沒有做不好的本錢」的思維已經內化成魏德聖血液的一部分。

文創與金融業要成為策略夥伴

正因為資源得來不易,魏德聖對金融業抱有非常大的期許。他認為在「金融挺文創」的政策下,金融業可以扮演更積極、主動的夥伴角色,可以在行銷上共同合作,嘗試為雙方共同創造一個可能的機會。例如玉山銀行協助文創產業發展不遺餘力,不僅是資金的投入,還發動合作客戶包場看電影。他建議金融業可動用銀行的人脈來進行行銷合作,有助於協助提升電影票房,一旦票房開出紅盤熱銷,銀行的資金不僅能夠回收,還能享受投資的利益,可共創雙贏局面。

在拍攝《海角七號》時,有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協助擔保,讓魏德聖的募資過程順利,他強調,任何國家的保證,對於新銳導演都是實質上的支持,也是協助其取得資金的重要基礎,希望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能持續扮演扶植文創產業的重要推手。他認為,文創與金融業要成為策略夥伴,協助電影賣得更好,才能對台灣的影視產業邁向國際有正面的助益。

魏德聖並非電影科班出身,卻能在電影圈內發光發熱,憑藉的是什麼呢?他表示,自己並非喜歡拍什麼題材,而是喜歡故事的本身,希望透過影像完美呈現出來。任何行業都有文學、哲學在故事裡,不管學的是什麼,講故事就是講故事,每個人從出生就會講,他也很慶幸自己沒有失去說故事的能力。

至於好的導演要具備哪一方面的條件?魏德聖表示,「會說話、善於溝通」是當好導演的第一要務。導演要有說服力、要會表達、感染力要強,吸引一群優秀的人協助你完成你想要做的事情。但他也坦承,電影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存在著資金、人力等諸多現實,能夠支撐完成電影夢者,除了本身喜愛之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工作,共同完成一件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延伸閱讀★
成長動能漸失全球經濟面臨困境
大不再是美!大型企業對經濟成長影響
泰王辭世政治影響:4股勢力形塑泰國新政局
第一個定期追蹤國內金融業創新表現的指標 台灣金融創新指數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