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盛行後 上班族有機會做自己嗎?

文:歐陽姚

一位大學音樂系的氣質美女,畢業後考上國家合唱團正式團員一職。這份工作,每周只需練唱二天,外加演出,其餘時間都自由。也因工作時間不多,所以每個月只有1萬多元的基本薪資(有演出時另有加給),以至於氣質美女平時必須兼任鋼琴老師,才能將收入累積到3萬元。

家裡的長輩認為,從小培養女兒學音樂,花了那麼多金錢,畢業後卻只謀得一份1萬多元基本底薪的工作,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有些抱怨也有些擔心。

還有一位到澳洲遊學打工的年輕人,二次打工簽證(每年一簽)換得在當地工作二年的機會。期間一共換了四份工作(澳洲政府規定外籍打工者,每6個月必須換一次雇主),工作期滿,不但賺到第一桶金,語言能力變強,也了解不少澳洲文化,算是豐收滿滿。

回到台灣,再度就業,明明選擇的是同一種工作,台灣與澳洲的薪資(澳洲時薪16元澳幣約台幣368元)卻有2.6倍的差距,讓他做得很「鬱卒」!

台灣的職場,無論薪資的給予或對專業的認同都不理想,普遍存在人才「不被尊重」的現象。

*盲目工作 我要得不多

除了賺一份微薄的薪水之外,工作還有甚麼意義,在台灣社會大概很少被提及與關注。

根據yes123求職網統計,平均工作年資7.5年的上班族,有高達65.8%的人坦言自己尚未找到職涯方向,有43.4%更是處於「盲目工作中,毫無目標」的狀態。

至於,工作的意義,受訪者勾選的順序依序為:

  • *賺取基本生活費

  • *有錢才可以增加生活品質

  • *有錢才可以去圓夢

  • *成就感來源

  • *不會與社會脫節

  • *獲取身份地位

廣告

前三項被勾選的都是與「金錢」有關,顯示收入仍是多數人心中之重,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社會不富裕,才會一切向錢看。

如果大多數的國民都衣食無缺,應該會比較關注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或是能為社會提供些甚麼?

往前一世紀看,1875年出生於法國的「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38歲時以牧師與醫師的身分,遠赴非洲開啟近半世紀的行醫生涯。史懷哲到非洲行醫,看得絕對不是金錢,而是理想與人道關懷。

最近的例子則是Face book創辦人祖克柏,創業初衷只是想讓社交變得更方便。

甚至拒絕一些想購買Face book的機會,原因是:「不是因為錢的因素。對我與我的同伴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創造人際之間公開的資訊管道。

AI盛行後 人類有機會做自己嗎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針對人工智慧(AI)發表看法,他預測,10年後的人每周工作只要3天就夠了,人上班是為了駕馭AI,工人會變少。

AI盛行後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取代,好處是大家的工時都減少,代表從此大家可以開心做自己或想作的事!

壞處則是很多人都失業,受影響的階層不只是工廠的工人,連老師、律師、醫生都會受影響。未來工作有可能被AI取代,又不想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就要趕快想辦法精進自己的技能,讓AI無法取代!

★延伸閱讀★
看台積電 也能嗅出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走勢?
孝親費到底該怎麼給?參考兩種變通方式
咦? 網路銀行是新的帳戶嗎…
千金難買少年貧 沒錢竟是有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