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書上沒教的「巴菲特投資學」

文/今周刊

五月二日,全世界最有名的股東會——股神巴菲特領軍的波克夏股東會剛上場,就有股東問巴菲特為何要繼續投資像可口可樂這種不健康的食品公司。巴菲特的一番妙答,也意外掀開他的投資祕訣——「股東權益報酬率」,是他投資選股的第一準則。

多年下來,巴菲特的投資邏輯與哲學從來沒變過,其中最能精準說明、也是有別於一般股市投資理論的股神投資哲學,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選股策略。

一般人談起股票,開口先問「每股盈餘(EPS)多少?本益比幾倍?」問這類問題的投資人認為,這家公司去年賺多少錢、市場給予多少評價,是決定這家公司股價的關鍵。

巴菲特投資精髓:ROE+長期持有

但巴菲特顯然不作如是想。他的經典名言是:「一家能創造高ROE的公司,絕對值得投資一輩子。」而且,「如果不打算擁有一檔股票十年以上,那麼,最好連十分鐘都不要擁有。」這兩句話說明了股神投資的精髓:ROE是選股最重要的指標,而且要長期持有。

實際檢視波克夏的投資績效,他投資的美國運通、可口可樂或沃爾瑪等公司,長年ROE都穩定在20%以上,這些股票很顯然是巴菲特的最愛。

適度的股東權益 考驗企業經營者的智慧

股東權益越大越好嗎?當然不是。一家好公司的經營者,如果賺來的錢沒有管道善加運用,例如轉投資其他公司或是配合公司營運需要,進行重大資本投入,就應該發給股東。如果只是徒然擺在股東權益上,讓淨值越來越高,就像把黃金白銀藏在床底下一樣,變成沒有效率的經營。

廣告

「然而台灣到現在還有很多企業老闆,覺得賺很多錢放在公司很安全,還自我標榜:『我的公司淨值很高』云云,」一位投資台股超過三十年的投資家,對於台灣企業老闆的「股東意識」薄弱,很是搖頭。

巴菲特念茲在茲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指的就是公司經營者如何拿股東權益去運作公司的經營效率與能力。

簡單地說,公司能為股東賺多少錢、經營團隊如何拿公司賺的錢再去賺錢的能力,是衡量一種滾動式經營效率的指標。一名好的經營者,應該要對股東負責,對自己的未來經營有所期許,就會拉高ROE。

一直以來,台灣投資人在乎每股盈餘(EPS)勝過ROE太多,一般人只在乎公司賺多少錢?EPS多少?其實這是一種靜態的經營能力,但如果公司賺很多錢,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等於股東交給公司的錢被閒置,經營者就愧對股東的期許。

如果看實際的例子,以台達電與鴻海為例,兩家公司近兩年的EPS差不多,甚至鴻海還略勝一籌:去年EPS8.85元,小勝台達電的8.49元;但兩家公司的ROE差異甚大,鴻海不到15%,而台達電有20%,因此兩家公司的股價也差很大,台達電的股價幾乎是鴻海的兩倍。

當然ROE不是萬靈丹,股市的詭譎多變也絕對不是一項ROE就足以涵蓋一切。巴菲特也說:「我從事投資時,主要觀察一家公司的全貌,但大多數投資人只盯著它的股價。」他也說,「我們的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努力收購具備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由誠實能幹的人才所管理的公司,然後用合理的價格買;這就是我所做的。」而巴菲特話中所謂「公司的全貌」、「良好基本面」、「誠實人才」、「合理價格」等等因素,當然決非ROE足以涵蓋一切。

長投看ROE 短期進出則可參考EPS

「ROE可以觀察一家公司長期的經營效率,而EPS的成長性,則可以當作短期進出的重要參考。」張錫表示,巴菲特的投資哲學固然值得學習,但投資人必須是如巴菲特所言,「打算擁有一檔股票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者。

而綜觀多數台灣的散戶操作,都習慣短期進出,這就是「投資」與「投機」之間的差異,兩者之間沒有高低好壞,只是操作思惟的不同,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點之差,所有的投資策略、邏輯,就會迥然不同。

此時EPS的成長性,代表一家公司的短期獲利能力有成長,股價也會適度反映,短期投機操作者就可以因此獲利。

你可能會感興趣 》
巴菲特:勝利,因為從來不是事事順利 https://goo.gl/1ONxS7

★延伸閱讀★
波克夏破例買蘋果 幕後操盤人大揭祕
巴菲特為何被稱為「股神」?關鍵在「誠信」
熱行情下 巴菲特的三個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