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或黑羊?前車之鑑的避雷教戰解析:一張表整理需留神的20檔「降評股」

《今周刊》1236期曾經以TCRI作為評價,提醒投資人防範風險較高的KY公司。這一次,我們再以相同標準,檢視其他台灣上市櫃企業之中,信用評價存有疑慮的企業。

《台灣經濟新報》所發布的信用風險指標(TCRI)是以台灣公開發行公司為評等對象,供銀行、券商等金融業作為投資及授信參考。信用評等部協理李冠皓表示,當一家上市公司的評價被降等,代表銀行、金融機構在對公司授信時較為謹慎,恐影響公司資金周轉或是貸款利率水準。

TCRI將企業信用風險評級從優到劣分為9級,第1級最優,第9級最差,而評價在第7等之後視為高風險企業,多是長年虧損、財務結構脆弱、流動性極差的企業。

事實上,檢視近年來部分爆出財務問題的企業,信用評等調降的確可以當成一項有效的警示訊號。2019年因為會計師對財務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一度傳出要下市的大飲(1213),早在2018年已經遭TCRI連續調降二個評等,隔年爆發出的財報問題,其實也是有跡可循。

曾經是千元股王的太陽能廠益通(3452)在2018年的財報評等上,也因為在經營方面有重大的不確定性,被調降至「D」的評等。同年底,益通下市也震驚市場。

  • 評等D:表示公司發生財務危機,較第9級評等更糟。

其實從這些案件可以觀察到,有大幅調降評等的企業,除了銀行、供應商之外,投資人也應該要多加注意。

《今周刊》篩選從2018年第三季以來,連續、大幅調降評等的企業,整理出20家公司營運、體質有疑慮的降評股。

銘異、信昌化 企業營運惡化

從整理出來的企業來看,大致上可分為「企業營運惡化」或「財務體質不佳」2大類。

廣告

因為企業營運惡化遭到降評等的企業,主要是因為產品沒有升級或是轉型,市場轉移到其他產品或是公司,導致訂單萎縮,例如生產傳統硬碟機(HDD)零件的銘異。

在科技的演變之下,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偏好使用固態硬碟(SSD),HDD的市場需求自然持續萎縮,當使用者習慣改變,即使市場仍然存在,與潮流脫鉤的產品難免有成為明日黃花之慮。

信昌化學近年來也因為中國同業大量投產,導致石化價格下滑、行情反轉,今年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除了產品供過於求,原油價格也拖累產品報價及利差,信昌化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虧損更高達4.53元,每股淨值不到7元,已經低於面值,直到今年7月母公司台泥決議將信昌化收購下市,重新調整體質,股價才回到淨值之上。

另一部分則是財務結構有疑慮的企業。一般來說,企業舉債過多自然是風險比較大的公司。不過除了「負債比」之外,「流動性」也很重要,許多企業在景氣低迷時常因為流動性發生問題導致經營困難,因此,在疫情籠罩的2020年,更需要重視企業的流動性指標。

單從流動比來看,附表上大部分的企業流動比還保持在100%的水平線之上。若進一步檢視剔除存貨的「速動比率」,可以看到有不少家企業的速動比率大幅降低,更有近半數降到70%以下,可以看出不少企業有存貨賣不出去、帳上積壓不少存貨的壓力。

東隆興壓力沉 宜特逆勢轉盈

紡織廠東隆興速動比率偏低,近年來有持續走低跡象。根據今年第二季財報,速動比已經快跌破40%,平均售貨天數也超過220天,換句話說,東隆興需要超過7個月才能賣出存貨,在疫情籠罩之下,經營壓力恐將更為沉重。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是因經營策略等其他問題導致財務體質惡化,例如監視器系統廠京晨科,除了營收逐年衰退之外,最大的疑慮是資產重壓在股票投資,最高曾逾4成。

先不論投資是否有虧損,當企業將大部分資產投放在金融資產,本業的資源愈來愈少,非本業的盈虧愈來愈大,狀似不務正業的經營團隊,對投資人來說絕非好消息。

雖然評等會隨著企業經營不佳而下跌,然而仍有部分降評企業在今年的疫情之中力爭上游、逆轉頹勢。其中,半導體檢測廠宜特(3289),雖然過去2年本業由盈轉虧,舉債擴廠的效益並未展現,不過今年上半年跟著台積電領頭的半導體產業一齊突破疫情封鎖,累積前7月營收年增率達到33%,上半年已經由虧轉盈。由此可見,只要經營方向正確、適時地投入資本,降評股也是有逆轉的機會。

20檔降評股經營大體檢
20檔降評股經營大體檢

▲點擊圖片放大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受試者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阿斯特捷利康暫停新冠疫苗試驗 股價下挫8%
專挑50元以下傳產好股 投資達人王順興「兩套標準選股」賺股息也賺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