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帶動技職榮景再現 環工、海事招生逆勢成長

政策利多 讓冷門領域由黑翻紅

技職教育培育的是與職場接軌的人才,就業導向非常明確。

但2018年《遠見》曾針對畢業後八年的學生就業狀況做過調查,不少人以為技職體系目標明確,應該是學用落差較小的一群。結果調查顯示,只有33.8%技職體系學生認為自己學以致用,遠低於大學畢業生的55.7%。

就業市場前景不明,也讓技職體系在少子化衝擊下,嚴重受災。2018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大專院校註冊率數字,落入退場危險群(學生人數未達3000、近兩年註冊率未達六成)的三所學校,就有兩所是技職(南榮科大、和春技術學院)。

值得探究的是,學生生源雖然連年減少,但仍有某些科系與學群的學生不減反增、逆勢成長。細看這幾個「冷門翻身」的科系,都可對應到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的「5+2產業」,除了原本就熱門的資訊與機械科系,環工、海事、食品的招生狀況,也在政策驅動下,開始轉紅。

國防、風電政策帶動 海事人才滿招

以高職端來說,去年教育部曾發布一則新聞:「停招14年 台南海事輪機科連二年滿招」。文中特別指明,受到近年政府「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政策影響,人才需求大增,進入職場後的起薪也不錯,讓原本冷門甚至沒學生要念的輪機學校,相隔14年後重新復招。在技職招生困難的現在,該校連兩年創造滿招佳績,表現優秀的學生,更是直升以海事相關科系知名的高雄科技大學(前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政府政策做多,「國防」和「風電」被預估三年內會暴增超過4000個相關職缺需求;尤其海事部分,更因過去長期人才不足,導致相關科系人才搶手,學生在就學期間,就可到航運公司實習或工作,畢業後起薪有6萬元以上,成為許多人欣羨的「高薪族」。

廣告

就算不想上船遠離家鄉,也可報考航海人員公職或台電海事工程人員,都是穩定的工作機會。

海事的復興,也表現在入學分數上,例如高雄科技大學海事資訊科技學系資電類,106學年度最低錄取分數為443.0,隔年隨著離岸風電建設需求大熱,107學年度的最低錄取分數跳升到470.5,可見搶手程度。

另一個翻紅科系,則是對應到「循環經濟」和「綠能經濟」的環工領域。根據行政院的統計,大專校院環境相關科系(所)在學學生人數的增減率,104學年度相比前一年,是-0.41%;105學年度更是-3%,呈現大減狀態。結果到了106學年度,學生竟逆勢成長了2.17%,由負轉正,代表選擇環工的學生變多了!

環工主要專業,是讓環境永續利用,綠色能源比例逐年增加,包括環境工程、衛生工程、污染防治、廢棄物處理,以及地球環境相關的地球物理、水文學、地質學等等,都有環工人的身影。

過去的環工人才,主要分布在資源處理或環境維護等相關工程企業。隨著綠能科技進展,尤其是離岸風電的推動,大量需要工程與環境人才,環境工程兩項專業兼修的特性就被凸顯出來,成為風電產業中最被看好的科系之一。

例如中原大學環工系106學年度就創下註冊率100%的佳績。技職體系的明志科大、雲林科大、朝陽科大、高雄科大等環工系,註冊率也都超過90%;萬能、弘光、中臺也都突破80%,是註冊率下的優勢組。

生物醫學趨勢看好 食品專才受關注

食安問題一直是全國最關心、企業最在意的議題,食品科系重新受重視的程度不言而喻。

許多知名食品製造大廠與零售流通企業,在這幾波食安風暴下,為了避免踩到黑心食材的地雷,紛紛斥資自設檢驗室,或是委託實驗室抽檢生產商品,也進一步帶動人才需求,以及相關科系授課內容的轉型。

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教授陳玉華指出,食品相關科系除了教授食品科學基礎理論與應用知識之外,還延伸到數據化與系統化的風險管理與溝通內涵,學生不只學食品,還會涉及化學檢驗、法規政策、媒體溝通、農業環境、毒物學或管理學等等,成為「進得了實驗室、出得了媒體室」的企業食安守門員。

從吃得飽,到吃得安心,食品科系已從過往專注在食品製作(例如烘焙),轉向食品安全,反映出人才專業隨著社會環境變化的不變趨勢。

>>【數位專題】選校前,哪些眉角不可不知?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