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緊縮國際空間 台邦交國創新低

旺報【記者潘維庭╱台北報導】 因應民進黨再次執政,大陸重新摸索對台策略,近期我邦交國受影響,蔡政府執政兩年失去四個邦交國,其中光5月一連有多明尼加及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遭逢「閃電斷交」;以經濟實力持續施壓外國企業,修改對台灣的稱呼,等同讓「台灣香港化」,與各國發表宣言或公報時,也從要求「不支持」台獨,升級成「反對」台獨。學者認為,這是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的基本政策,塑造出大方向、不可逆轉的情勢。 2016年12月21日,蔡政府上台七個月後,中華民國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斷交,邦交國數目追平1979年與美國斷交後的史上最低紀錄;2017年6月13日與巴拿馬斷交;今年5月1日、5月24日,分別與多明尼加和布吉納法索斷交,邦交國數目創下新低,不足20國。針對蔡總統指大陸進行「金錢外交」,國台辦在5月30日回應「民進黨當局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不妨捫心自問」。 除了施壓邦交國與我斷交、駐厄瓜多、杜拜、巴林、奈及利亞、約旦等代表處更名為「台北」,大陸也持續利用外交影響力,要求邦交國更加明確「反對」台獨,如去年5月大陸與越南、柬埔寨發布的聯合公報,即寫著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被認為是防堵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 在商業領域上,從今年起,包含國際飯店業者萬豪、西班牙快時尚品牌ZARA、美國醫療集團美敦力,以及24家外國航空公司,都因為在網上將台灣列為「國家」,遭到大陸民眾投訴或媒體點名,引發大陸網友抗議要求修改,其中,今年1月13日,大陸民用航空局也對各外籍航空公司駐中國代表機構,發布「關於要求外航立即開展網站等宣傳途徑自查的通知」。 政治大學國關中心主任丁樹範接受《旺報》採訪時分析,大陸對台灣一連串國際空間緊縮的動作,是想塑造一種情勢,即便2020或2024年若藍營重新執政,局面也已經成型了。他認為,其實從前總統馬英九第二任時提出兩岸議題處理上「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但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也表明不能「只經不政」,希望在兩岸在政治議題上有所觸及,不是說立刻,但對陸方而言,一直都在塑造一個不可逆轉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