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森:年輕人開咖啡廳是因為他們不想再做代工,想自己做品牌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香港出生、美國長大、落腳台灣,又帶著團隊進攻國際,他如何打這場跨國戰役?

一身黑T恤、牛仔褲、粗框眼鏡的陸學森,香港出生、美國長大,卻來到台灣創辦Gogoro(睿能創意)。帶著廣東腔的中文也是邊做邊學,一句話還沒說完,就忍不住切回英文表達。

出身耐吉、微軟,曾任宏達電(HTC)創意長的他,正在把Gogoro打造成台灣最接近獨角獸(10億美元估值)的新創公司,估值超過8億美元。

從台灣走向國際,陸學森始終把人才放在心上。怎麼帶團隊成員打這場跨國戰役?以下是專訪摘要:

我不是台灣人,但我常說我多愛台灣。國際化不是能力的問題,是市場。你專注在國內市場,就不會創造國際人才。但很多台灣公司在國際上很成功,因為台灣其實很有能力,就看你用什麼眼光去看。

很多人拿荷蘭跟台灣比,可是荷蘭有陸地連到其他國家,台灣卻是個海島;從我們父母這代才開始坐飛機,但荷蘭的人才出口已經好幾個世代。文化的深度需要時間。地球愈轉愈快,年輕人已經開始有自己的視野,要給他們多一點時間。

我覺得不是台灣人沒有能力,而是我們有沒有這個題目,給他發揮能力。比如說,我們自己做技術、產品、基礎建設、品牌、行銷,就有一個平台給他們發揮。

年輕人自己開咖啡店、餐廳,對我來說都是一個訊號:他們不想再代工,想自己做品牌。只是可能規模沒那麼大、沒那麼多錢投資,就做餐廳。要給他們時間,他的心裡有渴望。

台灣的能力很好,像我們零件幾乎都是Made in Taiwan,只有軸承、電池芯不是。有哪個國家有能力這樣做?我想能做到這個品質的不多。

廣告

我們最近在做表達課程。因為台灣的教育沒有訓練他們做好的表達訓練。還沒開始,但我覺得我們要教。

很多時候不是你做不到,而是無法溝通,別人不知道你可以做到什麼。關鍵是要講故事,跟在哪個國家無關;現在Gogoro的員工都要經過訓練,分享他們在外面學到什麼?困難是什麼?為什麼消費者喜歡或不喜歡Gogoro?

沒有愛,再怎麼訓練都免談

不管是表達還是國際化的能力,最後還是回到你有沒有愛這個東西。你不愛,再怎麼訓練也沒有熱情。如果你相信、也愛你所做的,不用多說,別人都可以感受得到。

我父母都是會計師,我本來也想要讀會計,但我母親要我不用擔心,不用因為母親是會計師就要跟著做,重點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17歲時,學校曾給我做一個測驗,看我將來適合什麼職業,測驗結果是environmental keeping(維護環境)。我不知道那是什麼,就搭巴士去學校問,結果他說是「掃地」。最後你看,我就真的做到environmental keeping,滿準的喔。

關鍵是你有沒有愛。像我們也會給大家願景,我們不會說你不應該做什麼,而是你應該做什麼、用什麼眼光去看。

有人說台灣文化的壞處,是他們永遠不會拒絕。但我覺得,台灣文化的好處,就是他們不會拒絕,因為他們想嘗試,做出一些新東西。

可能我中文不夠好,但我發現台灣人常用一個詞,說人「好用」,我覺得這不太好,不該這樣看人。

我們應該把人視為伙伴,他們來工作就是把生命交給公司,是一個交換。我最驕傲的時刻,就是看到團隊成員買房、買車、結婚、生小孩,因為這表示,我們提供了成就感和資源。所以,企業應該要看公司有多少人結婚、生小孩、買房買車,這代表了自己有沒有給員工足夠的平台和安全感。…(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