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全球經濟趨向衰退 各國財政重回擴張

鉅亨網新聞中心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在個人部落格文章中指出,在QE的政策效應日漸低落之際,市場開始呼籲以財政刺激來穩定經濟增長,彌補貨幣擴張的不足,陶冬認為接下來日本與中國有更多使用財政政策的機會。但強調想重振經濟,唯有下決心求改革,不過政策重心轉一轉基調,對市場信心還是一件好事。以下為陶冬部落格文章全文:

風險資產市場個別發展,資金缺乏方向。上市公司第二季度的業績喜憂參半,股市蹉跎前行。繼英國之後,歐洲央行也沒有對英國脫歐作出政策上的反應,債市窄幅波動。英鎊跌幅進一步收窄,歐元略貶,美元走強但是明顯動能不足。石油有波動無方向,布倫特期貨價格稍降。鋅鎳等小金屬價格上揚,表現好過大宗商品價格。避險情緒舒緩,黃金也缺少方向感,小幅回落。全球資金已經從脫歐衝擊中恢復過來,但是無論是盈利、通脹、增長還是央行動態均未見方向性突破,暑假來臨大市成交下滑,市場在摸索新的感覺。

Makeit發佈的最新全球PMI為49,滑至榮枯線之下。這是英國退出歐盟公投之後的第一個全球性前瞻指標,指向世界經濟在秋季進入溫和衰退。從月度資料分析,不僅歐洲經濟會出現明顯的下滑,中國和日本經濟也缺乏增長的動力。全球火車頭美國的消費情緒尚佳,但是投資乏力,房地產回軟。全球範圍內出現短週期下挫的機會在上升,可能對國際貿易構成進一步打擊。自從雷曼事件演變成金融危機之後,各國經濟週期變得越來越短,中氣虛弱。這個與各國在結構改革上裹足不前,一味通過貨幣擴張來提振經濟有關。經濟的元氣沒有得到真正的恢復,GDP數字僅僅依靠貨幣幻影來改善,復甦當然難以持續。

廣告

近來以IMF為首的跨國組織和一批經濟學家,呼籲通過財政刺激來穩定經濟增長,彌補貨幣擴張的不足,這是一個新的趨勢。自從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各國一方面通過QE政策維持經濟和市場運行,同時歐美各國力行財政緊縮政策,修補公共財政赤字帶來的經濟失衡。財政收縮對改善公共收支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引起了經濟的陣痛,拉低了增長,增加了低端收入階層的生活壓力,更製造出社會動盪。經濟學家希望借舒緩財政收縮,來重塑經濟活力,維持社會穩定。這個建議迎合歐美政府的意願,也較容易被選民接受,在財政失衡得到控制的今天,財政政策重新啟動的機會不小,只是力度上慎重一些更能得到德國和美國的主流精英的認可。在QE的政策效應日漸低落之際,相信中國和日本也有更多使用財政政策的機會。當然,財政擴張如同貨幣擴張,對實體經濟有一時的舒緩作用,但是無法調整經濟間的結構關係,也很難打造出可持續的增長。筆者相信要想重振經濟,唯有下決心求改革,不過政策重心轉一轉基調,對市場信心還是一件好事。

本周記每週六刊出,闡述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