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洗錢防制評鑑11月上陣,兩大公會攜手應戰

【時報-台北電】亞太防制洗錢組(APG)將於今年11月5日至16日對台灣進行第3輪的相互評鑑,銀行公會與信託公會今(21)日攜手協助國銀備戰,共同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金融機構防制洗錢專門講師來台,還針對防制洗錢實務及APG評鑑提供「考古題」給國銀分享。

銀行局組長蔡明宏致詞時指出,金融業的洗錢防制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好RBA(進行風險評估及採行風險基礎方法)及CDD(客戶盡職審查),明確訂定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的控管措施並持續有效的執行,將洗錢防制工作內化為金融業的重要任務。

信託公會秘書長呂蕙容致詞時表示,今年我國已發布了國家洗錢及資恐風險評估報告,對銀行業和信託業來說,這份報告的意義在於瞭解我們行業的固有風險,認識容易被犯罪利用的高威脅業務,並據此把相關的客戶、產品、地域及服務管道等項目納入評估控管,對可疑表徵與樣態及時辨識並提出警示。

呂蕙容進一步說明,儘管國內信託業在國家風險評估報告中列為低風險行業,然而在信託架構下的實質受益人辨識、資金來源審查,甚至公益信託的防制洗錢,以及金融機構在面對多層次法人控股企業的實質受益人辨識等,仍需從實務作業累積經驗。信託公會辦理研討會引進國際經驗,期許業者在應對APG關於信託業防制洗錢的作業,更能妥適的回應與掌握,爭取評鑑佳績。

與會講師余力平在分享APG評鑑經驗時強調,金融機構對自我的理解和評估非常重要,包含自我風險與抵減措施強弱項的認識、可以識別和處理更高風險客戶/業務關係/交易/產品/國家的措施、確定違規行為的性質和採取的補救措施、防制失敗的例子等。

此外針對金融機構防制洗錢的遵守情形及有效性的證據,包括提交可疑交易報告數量及具有關聯價值數量的比例、提交報告前分析可疑交易所花費的平均時間、因客戶審查資訊不完整而被拒絕的比例等,都是過往評鑑問答的參考題目。(新聞來源:工商 魏喬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