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基金的三不策略

張姐六年前買的一張投資型保單到期了,檢視一下最後的結果,只有小賺。當初她配置了三檔基金,那時候最夯的世礦基金跌的最慘中國基金漲上去又跌下來,另外一筆預備要加碼的錢放貨幣基金,一直沒有進場,賺到匯差卻是績效最好的一檔。她很感慨的說,什麼都不做的反而最賺,那還需要投資嗎?

用錯投資工具差很多
檢討她這次投資失利的原因,用投資型保單就是一個爭議點。投資是一件很單純的事,定期定額買基金就好了,把保險加進來很沒意義,結果很多錢都挪去買保險,讓真正可以買基金的錢變少了。如果本身有保險的人其實就不必用投資型保單,直接找證券公司或銀行,簽定期定額契約就可以每月從銀行扣款投資,少了很多拉雜的費用。

買投資型保單除了要付保費之外,還有很多附加的帳務管理費、轉換費、前置費用、贖回費或解約費等等,有這麼多的費用就是保險公司的獲利來源,基金本身還有申購費及經理費。投資人的錢一點一滴被吸血,想提前解約還要扣一大筆的費用,不贖就放著讓它抽,除非發生事故有保險理賠,這個錢我想沒人想賺吧。

所以建議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把二個合在一起就怪怪的。要投資就單純的買基金,擔心出事要給家裡一個保障,就去買個意外險或定期壽險就好,又便宜又有保障,把錢拿去投資才能創造收益。張姐的獲利很多都是被費用吃掉,這是一般人沒有注意的,長期投資
錙銖必較,要找到成本最低的投資工具。

如何選擇好基金?
投資型保單是每個月銀行自動扣款投資,定期定額基金也是一樣,而且還不用被綁約,讓投資更有彈性。至於該買什麼基金,不如先過濾掉什麼基金不該買。

一、不要買最熱門的基金。過去幾檔媒體炒的最熱的基金,例如金磚四國基金、世礦基金、能源基金,走了一段大多頭之後街頭巷尾都在談論,公司狂發新基金,業務員也大力介紹,大家沒買在起漲點,都買到相對高點,市場過度炒作之後,主力落跑爛攤子丟給散戶,很多人至金還在套牢中。

二、不要買規模太小的基金。基金募集不好或操作績效不好,投資人就會要求贖回,規模若低於二億以下,就會面臨被清算的命運,經理人可能為了保命開始投機操作,投資人的錢會讓他愈玩愈少。

三、不要買經理人常更換的基金。可以查基金的基本資料,如果操盤手一直在更換,不是人有問題就是公司有問題。每個人操盤想法都不一樣,新經理人上任都會調整持股,賣掉前任的股票買進自己看好的股票,這一出一進之間又支出多少手續費,卻幫證券公司創造了業績,周轉率太高的基金績效絕對不好。

如此說來該買什麼樣的基金根據個人多年經驗,在去蕪存菁之後發現,投資是愈簡單愈好,最好是簡單到不用大腦。市場有很多選基金的方法,都各有優缺點,如何在一千多檔基金挑選真的很難,所以我的建議是根本不要傷這個腦筋,就買追蹤指數的台灣ETF基金就好。不需要研究海外市場,不用擔心匯率,台股大家都熟悉,這是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投資。

保守的人什麼都不做也不見得對,把錢放銀行可能比股票族好些,因為玩股票的人十賭九輸,但是銀行那微薄的利息會被通膨吃掉,錢會愈存愈薄,所以還是要投資,但是要用對工具、選對基金。

延伸閱讀
強勢股的底部型態
【定存股三大迷思】股票持有多年,早已經是「零成本」?這樣想你就危險了!
聰明投資法借力使力!

無人機鬆綁 15檔概念股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