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時代誰得利?!

文:黃珮婷

雖然民眾感覺「錢」變薄了,一張1,000元新台幣,能買的東西越來越少;然而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台灣10月份CPI年增率雖為0.31%,但扣除颱風所致的農產品價格上漲後,物價上漲率可能與今年1~10月平均-0.44%一樣,皆淪為負值。某些偏悲觀的專家學者便提出「通貨緊縮」的預警。

其實,不單單是台灣;美國、歐元區、中國與日本,最新CPI年增率也都抱「蛋」,顯見「通縮」是全球普遍的現象。

*日本的通縮啟示!

日本自1990年代起失落20年的實例證明,「通縮」猶如洪水猛獸,會讓經濟陷入難以脫離的惡性循環。

然而,比較高的通膨率真的是一件好事嗎?其實,也不盡然。

「通縮」的確可能反映需求面的疲弱,造成物價呈現持續性下滑的夢魘,但有時物價走低與需求面無關,它是反映生產面的結構性改變。例如:國際原物料價格變化或科技進步帶動生產力提高。

此時的物價走低就不見得是壞事,因為消費者實質購買力會因物價走低而提振,生產者營收增長能見度雖不足,但可受惠低成本效應而保有獲利。

通缩時代誰得利

「通脹與通縮」對財富選擇是否造成影響。通常在「通脹」期間,人們寧可持有實質資產而非貨幣。至於「通縮」期間,則寧願持有現金或一些有利息回報的資產。

*「通膨」期,受益與損失者角色互換。 通縮時代,保本、保息 唯二準則1、保本方面~~持有強勢現金、強勢貨幣之政府公債通帳時代錢會越變越薄,投資人應該購買保值的投資商品,做為「抗通膨」的手段。通縮期則恰恰相反,錢放到未來會更值錢。因此「現金為王」,尤其是強勢貨幣。 其次是購買強勢貨幣的政府公債,例:美國公債有機會享受幣值升值與殖利率較高的雙重優惠。如果能夠借歐元(弱勢貨幣)買美國公債(強勢貨幣),效果更加放大。

2、保息部分~買進高股息股票、捨去成長股

公共事業、電信、醫療健保與民生產業…高配息股,將是投資保值的首選。

至於成長股的成長性可能受限,鋼鐵、能源屬於景氣循環股,通縮期較不利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