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不一樣?Nasdaq返5000點 為何不如15年前可怕

(圖:AFP)
(圖:AFP)


(圖:AFP)

以科技類股為大宗的美國股市 Nasdaq 指數,週一 (2 日) 收盤攻上 5000 點,重返 15 年前的高水準。但當時指數在網路科技泡沫爆發的加持下迅速衝高後,年底卻崩跌收尾,並造成科技類股「失落的一代」。雖然股市最危險的一句話是:「這回會不一樣」,但投資人現在真的不需要戒慎恐懼?

《CNBC》報導,歷史上 Nasdaq 指數唯一還曾經站上 5000 點的月份,回溯至 2000 年 3 月,當時指數在 5 個月內飆漲一倍至 5135.52 點觸頂;不過到了同年底,Nasdaq 指數在經歷一整年上衝下洗後,以腰斬作收。而等到科技業泡沫狂熱破滅後塵埃落定,Nasdaq 指數在 2002 年 10 月只剩 1108.49 點的水準。

時光快轉到現在。套句金融市場陳腔濫調:這回情況不一樣,Nasdaq 指數重登 5000 點高峰,是建構在每筆 Google (GOOGL-US) 搜尋、每則 Facebook (臉書)(FB-US) 動態更新、每筆亞馬遜 (Amazon)(AMZN-US) 購物下單、每個蘋果 (Apple)(AAPL-US) iPhone 應用程式 (app),以及每個由英特爾 (Intel)(INTC-US) 及高通 (Qualcomm)(QCOM-US) 的處理器驅動的高速行動裝置上。

這些不是只由如天高的預測堆積出的 PowerPoint 簡報,而是一些目前全球最大的確確實實商業活動,將 Nasdaq 指數推上當前水準。但這會不會也是另一個泡沫?一定有此可能性,只是要看為何現在的 5000 點比 15 年前更有正當理由。例如Nasdaq 指數這回花了 3 年多才翻漲一倍,而非當時只花 1、2 個月時間。

廣告

另外,許多 15 年前在美股首度公開募股 (IPO) 的網路企業,股價和獲利情況都嚴重不成比例。例如線上超市 HomeGrocer 在 2000 年 3 月 Nasdaq 指數觸頂當日 IPO,當時市值高達 15 億美元,但公司年營收僅 2160 萬美元,虧損更達營收近 4 倍之多。

雖然今日準備 IPO 的創新科技企業許多也虧損累累,但大部分燒錢是因為產業重心轉移至行動裝置及雲端運算後,為了建構銷售及行銷團隊所花費的支出。且今日的科技公司有較長的業務歷史供檢視,例如過去一年美國前 10 大 IPO 創投企業都是在 2004-2008 年間創立。如同準備 IPO 的 AppDynamics 執行長 Jyoti Bansal 所言,這些不是只靠承諾而無實現經驗就上市的企業。

今日科技類股發展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有大量且比重越來越大的避險基金、私募基金及共同基金投資。根據美國創投資本協會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 統計,這些來源的資金令去年投入美國創新企業的金額大增 61% 至 484 億美元,創 2000 年以來新高。

Hambrecht & Quist 投資銀行部主管 David Golden 指出,這個現象的好處,是一旦 Fed 升息、美國經濟顯露疲態或投資人失去冒險胃口,導致當今科技股泡沫破裂修正,並不會像 15 年前一樣直接重傷散戶投資人的儲蓄或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