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高於2.8%優存利率的商品 人民幣鐵粉 從定存轉抱基金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年銀行人民幣存款餘額多數時間呈現減少趨勢,但實際上台灣仍有一群人民幣死忠戶,只是相關人民幣資產近年從定存轉往基金等獲利較豐的商品移動。銀行主管指出,先前定存人民幣的投資人如果現在要退場換回新台幣或轉至其他外幣,除了有匯損考量,就利差來看也不划算,因為人民幣定存利率還是比新台幣定存高。 匯銀主管強調,就算人民幣優存利率降至目前僅2.3∼2.8%,還是比新台幣高了兩倍多,「只要是閒錢,就繼續放著」。或到期不續存,尋求投入其他獲利率高於2.8%的人民幣商品,例如人民幣計價基金、債券、ETF等。 中央銀行統計則顯示,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業務是在2011年7月21日開辦,外匯指定銀行(DBU)則是2013年2月6日開辦,過去人民幣存款餘額快速增加主要來自DBU個人戶的積極投入,過去最高占比一度超過五成,之後2015年中國大陸的匯改,人民幣不再單向升值,增加速度才緩和下來。 觀察早期人民幣熱潮時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靠向人民幣6元大關。匯銀主管指出,在預期升值的心理下,前仆後繼不手軟,尤其銀行基於人民幣部位需求,力推年息動輒4∼5%的優存利率,激發全民運動式的投入。 但之後人民幣突然不再單向升值,投入量能也開始縮減,尤其來到中美貿易戰開打,人民幣更是放手貶,今年8月更是在暌違逾11年後重返「7字頭」。 銀行主管指出,絕大多數國人投入人民幣時,對美元匯價都是「6字頭」,甚至一路狂升至人民幣6元邊緣、衝向「5字頭」,如此一來一往,平均對1美元的匯損將達人民幣1元左右,因此除非急需新台幣或其他外幣資金,不會有人笨到想完全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