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後市俏聚焦肉品、棕櫚油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三大氣象局持續對今年聖嬰現象示警,目前市場預期今年度聖嬰現象發生機率高,一般來說9月是聖嬰現象增溫的開端,可持續到隔年的第二季,惟短期三大農產品仍受高庫存所擾,所以穀物價格仍在低檔,投信法人因此看好下游農糧的布局時機,也建議投資人可以農金基金介入。 元大寶來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魏伯宇表示,第四季影響農糧的觀察指標為各主要產地氣候因素以及期貨等多空指標變化,以上下游產業來說,相對看好下游肉品商及東南亞棕櫚油的表現機會。 聖嬰現象造成太平洋兩岸出現「東濕西乾」的情況,北美洲濕潤的氣候有助穀物生長,庫存高漲下使得穀物價格持續不振,造成南美洲的農業大國巴西,今年以來農業機具商狀況明顯較往年疲弱,再加上當地貨幣貶值,造成營收大幅衰退,顯見新興市場經濟不振,已拖累部分國家農業機具的發展。 而反觀東南亞國家,今年度聖嬰現象預期為中級強度,觀察過去30年間發生聖嬰現象時,對於東南亞棕櫚油的產量皆有劇烈的產量下滑情形,短線股價震盪後,個股反而具價值面吸引力。 另外,農產品面臨氣候與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且農產品價格下滑,可望持續有利下游業者,且部分農糧公司股價下跌後,投資價值浮現,因此下一季相對看好下游肉品及東南亞棕櫚油的廠商獲利空間。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全球人口每年預估成長1.1%,預估到了2030年將達到80億人,食品的需求將持續攀升,尤其是新興國家的消費力提升後,肉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2025年可望比目前再成長近50%。 不僅如此,隨著美國生質能源立法要求2015年須達到150億加侖,相較1999年成長超過10倍,再再凸顯了穀物中長線需求將大於供給的趨勢。因此儘管2014年與2015年的穀物豐收導致價格下滑,農金上游產業周期走勢較為分歧,但回歸供需基本面,農金未來仍具投資機會。 現階段以農金下游的次產業表現較佳,主要是受惠穀物產量回升,供給充足且價格優惠,且肉品價格也在需求強勁但供給不足的趨勢下持續推升,預計成本壓力減輕、銷售暢旺,獲利展望仍佳。建議投資宜策略性提高下游配置,同時觀察聖嬰與反聖嬰的氣候異常現象,是否影響生長與收成進度,適時調整上下游配置,掌握農金產業趨勢,同時降低可能的變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