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智能人性社會 日本AI原則的經濟思維

超智能人性社會  日本AI原則的經濟思維
超智能人性社會 日本AI原則的經濟思維

文/李世暉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2019年3月29日,歷經8次會議,日本內閣府公佈了「以人為本的AI社會原則」。此一原則是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視為未來的關鍵科技,但在研發應用上,須以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基礎,以落實日本「超智能社會」(Society 5.0)為準則,其基本理念是「Dignity」、「Diversity & Inclusion」及「Sustainability」,並且建構「尊重人類尊嚴」、「不同背景的大眾皆能追求幸福」及「永續性」的社會。

歐日力抗GAFAM+BAT

在日本的國家戰略與科技政策中,「超智能社會」是一個「AI-Ready社會」,也是讓「人」安全與安心的社會。在這樣的出發點之下,日本內閣府所制定的AI原則,主要有下列7項。分別是:1.以人為本;2.教育與素養;3.確保隱私;4.確保安全;5.確保公平競爭;6.公平性、責任說明及透明性;7.創新。

前述的7項原則中,第1至第4項,以及第6項,在意涵上屬於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觀的捍衛;而第5項與第7項,則是指市場環境與企業倫理的良善化。乍看之下,「以人為本的AI社會原則」似乎是價值觀的宣示,與AI市場競爭、產業發展的關係不大。然而,若以SDGs的影響力來看,類似的國際社會公認之目標或原則,經常會成為產業與企業的創新方向,並衍生出新的經濟利益。

廣告

事實上,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在同一時期提出與主導AI原則,有其經濟上的重要意涵。眾所周知,被稱為「網路5巨頭」的Google、Apple、Facebook、亞馬遜及微軟,合稱為「GAFAM」,挾其龐大的經濟產業影響力,大量投資AI實驗室,並在全球市場領域取得絕對的優勢。另一方面,中國則是在國家的支持下,結合3大網路企業的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合稱「BAT」,企圖在AI技術與投資進展取得領先。

對歐盟與日本而言,AI正在對包括醫療、金融、保險、交通、能源在內的社會體系持續產生重要影響。企業的經營與產業的結構,也因AI應用領域的擴散而出現劇烈變化。然而,歐盟、日本企業在AI領域的競爭力,目前仍無法與「GAFAM」與「BAT」比肩。為了扶植國內的AI相關產業,歐盟與日本一方面以政策進行支持;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國際機制建立原則,為本國企業爭取發展空間。此外,以人文社會科學、普世價值觀為底蘊的AI應用,也是歐洲與日本AI政策關注的焦點之一。

AI原則力保人權

以日本為例,日本政府提出Society 5.0之際,已將AI視為科技政策的核心。由著名學者安西祐一郎擔任座長(主席)的日本「AI戰略實行會議」提出「AI戰略2019」,於2019年6月11日在日本內閣府統合創新戰略推進會議通過,成為日本的國家戰略。「AI戰略2019」最重要的政策方向,是AI系統規格的統整、大數據(Big Data)傳輸基礎建設的完備以及研發體制的強化。

而在國際原則的建立上,則是與歐盟合作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與「20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中宣示AI的原則。日本與歐盟共同推動的AI原則,主要是強調AI的使用不應侵害個人的自由、尊嚴與平等,確保公平競爭之原則,特別指出AI相關資源集中的特定國家(即中國)與特定企業(即GAFAM),不得出現其利用支配性地位而進行不當的數據蒐集,以及進行主權的侵害與不公正競爭。透過AI原則的建立與廣泛認同,日本與歐盟有理由在國內限制GAFAM與BAT在AI領域的市場營運,為國內具潛力的企業爭取發展空間。

在AI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上,日本也早在2016年就在內閣府召開「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懇談會」,並提出政策報告,此一政策報告強調,日本的AI研發與應用,必須同時考量倫理、法律、經濟、教育、社會與研究領域的觀點,進而降低風險(例如:隱私權、資訊安全等)、因應改變(例如:勞動、消費、醫療的改變等)與創造未來經濟(例如:活用AI解決社會問題)。而這些觀點,也被納入之後的「以人為本的AI社會原則」以及「AI戰略實行會議」之中。

目前,日本政府在政策上聚焦於國內4大AI大廠,包括富士通、NEC、NTT與日立。

日本AI大廠多元化

富士通在AI領域已有30年以上的研究歷史,其開發出的「Zinrai」系統,目前已被廣泛使用在研發、流通、消費分析等領域。例如:日本最大的網路廣告代理商Cyber Agent,就採用「Zinrai」來快速精準地判別網路的假訊息;川崎地質株式會社,則是採用「Zinrai」來協助解析道路下層(路基)的坑洞化。

NEC所開發出的「the WISE」系統,則是以辨識分析為特長。此一系統的指紋辨識、臉部辨識的速度與精確度,目前居於全球領先的地位。目前,美國的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與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都採用此一系統來進行入出境的管理;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也已經確定採用NEC的系統,來確保奧運活動的順利進行。

NTT則是擅長聲音辨識技術,該企業開發出的「Corevo」系統,在自然語言、知識的處理上,具有全球最高的辨識精準度。日本自動車聯盟(Japan Automobile Federation, JAF)採用此一系統的「ForeSight Voice Mining」,來解析駕駛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此外,NTT的「Corevo」系統也與豐田汽車(Toyota)的無人車技術結合,共同建構日本的智慧移動系統。

日立的AI系統稱為「Hitachi AI Technology/H」。此系統結合大數據自動生成超過100萬個假設,從中做出最適合的選擇,目前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智慧生產領域具有全球領先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日立善用其在交通基礎建設累積的技術,將「Hitachi AI Technology/H」運用至鐵路系統的運作,以AI來改善電車運行的效率。

與日本的AI原則相較,台灣對於AI的研發應用,較少著墨普世價值觀,台灣的AI政策的出發點依舊還是以產業思維為主,以強化台灣既有優勢為出發點,藉統合政府相關計畫及產業資源,塑造台灣成為全球智慧科技創新重要樞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部已經開始加強AI與人文、社會、科教領域對話,並透過計畫設置「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PAIR Labs),探討由AI衍伸出的倫理典範、金融科技、自駕車、醫療照護等不同領域所產生的問題。

總的來說,人文社會科學在AI時代的優勢,已逐漸浮現。在普世價值觀之下,人文社會科學善於觀察被忽略的社會需求,進而發掘AI技術的創新應用領域。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除了AI技術的研發人才、AI技術的產業化人才之外,具備人文素養,可進一步活用AI的創新人才,會是決定AI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9年10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