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看台灣:一例一休讓勞資雙輸

撰文/今周刊 陳虹宇

一例一休、低薪、青年高失業、AI搶工作……,台灣的勞動市場充滿難解的問題。《今周刊》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建議台灣政府可以這樣做。

9月15日,新上任的行政院院長賴清德宣布,一例一休的修法,最快將於下個月啟動。政府、勞工與資方僵持許久的一例一休,終於即將轉彎。一例一休的爭議迭迭不休,《今周刊》在修法之際,特別專訪以勞動經濟學研究著稱、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

面對一例一休這樣「強迫休假」政策的看法時,皮薩里德斯不贊同地答道:「我不喜歡此類(規範勞工的)限制,尤其這根本無法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皮薩里德斯出生於賽普勒斯,現在是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他能夠得諾貝爾獎,就是他的「就業市場配對理論」,發現先前經濟學界沒注意到的失業核心原因,特別對年輕人的失業問題,貢獻極大。

然而,身為當今最了解勞動市場的經濟學大師之一,他為什麼會這樣說?政府若要修法,又該怎麼做?

皮薩里德斯的「配對理論」主張,由於就業市場存有摩擦,即在勞工技術不符雇主需求、法規限制嚴格或資訊不足的情況下,「高失業率」與「高缺工率」可能同時存在。若政府能透過鬆綁法規、加強工作媒合等手段,消弭就業市場摩擦,失業率自然能降低。

在台灣,每個人對於勞動市場的發展都憂心重重。眼下有薪資停滯、勞資衝突、青年失業率高等問題;展望未來,還有老年化社會、人口下滑、AI(人工智慧)搶飯碗的威脅。面對這些困境,諾貝爾獎得主提出一套解方。

廣告

當薪資與經濟成長脫鉤
調升基本工資 不傷就業率

「低薪問題,其實並非台灣獨有,而是世界各國皆有的趨勢。」皮薩里德斯說。他觀察,舉凡歐、美先進國家,都遭遇薪資成長與經濟成長脫鉤的情況,背後成因,主要是全球化導致外國廉價勞工擠壓本國工作機會,以及科技進展導致人力被機器取代。以川普為首,在美國大行其道的保護主義,正是由這些受全球化與科技化所傷的低薪勞工支持。

皮薩里德斯認為,國家的確有義務去幫助這些低薪勞工,以維持社會與經濟的安定。解方之一是調升基本工資,既不會過度傷害就業率,又能大幅改善低薪勞工的生活。他提到家鄉在這方面便做得很好,賽普勒斯不僅隨時調整最低薪資,更進一步配合福利系統,保障人民的「基本收入」(編按:指人民薪資所得加上政府福利減去稅負後,每月實際得到的收入)。比起基本工資,基本收入多考量了家庭的人口與結構,更能保障每個國民的生活。

不過,若要說賽普勒斯做得不太好的地方,皮薩里德斯指出,勞團介入政治太深,導致無論左派右派都為了選票,不斷加碼勞工福利。在勞動市場規範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雇主的經營將變困難,經濟發展受到傷害,就業市場的摩擦也會增多。根據他的研究,失業率將因此上升,到頭來,權益受損的反而是勞工。

當一例一休致勞資摩擦
減少管制 不為選票而加碼

這和台灣的一例一休爭議,如出一轍,也是勞動市場規範增加的問題。皮薩里德斯強調,他基本上不同意一例一休強迫休假、禁止加班的作法,「強迫休假,既無助於增加就業,更讓雇主的成本增加。」

他還說,英國也有類似的「周日不得工作」法規,並再次強調,他很不認同這樣的政策,「政府不應直接規範勞工該休多少假、工作幾小時,而應檢視勞動法規,降低公司聘雇新員工的成本,以減輕個別勞工的工作量。」

那麼政府在勞動市場究竟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才能有效解決勞工當前及未來碰到的問題?皮薩里德斯在訪談中提到的大方向,是政府應該減少管制,制定幫助勞工適應就業市場變化的政策。

至於如何解決青年高失業率?他舉荷蘭及德國為例,年輕人之所以失業率高,通常是因為對於就業管道及市場現況不熟悉,德國與荷蘭的解方,是運用技職體系,補助企業聘用並訓練年輕員工,工作之餘,政府還提供額外的教育訓練,增進職場新鮮人投入職場的速度,使得這兩國的青年失業率遠低於其他國家。

當AI搶走勞工飯碗
開辦職訓、改革學校教育

面對未來AI帶來的挑戰,皮薩里德斯認為,國家不應為了保護現有就業者,就去限制科技的進步。AI雖然會取代很多現有工作,但同時會有新的行業被發明出來,高科技研發產業及服務、健康照護行業,也會變得更加流行。

阻擋人工智慧的進展,只會讓國家失去競爭力,並讓整體經濟變得更差;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們更無法全然運用科技的好處,去舒緩人口老化、勞動人口下降的壓力。

政府應該做的,是開辦在職訓練、改革學校教育,讓勞工更有能力面對未來的種種變遷。過程雖然辛苦,但科技的進步,絕對能為整體社會的未來帶來希望。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九大難題等著他 新院長如何解開僵局?
人類還能做什麼不會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