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導演金容華:孝順和原諒,是人們最該有的覺悟

2017年年底,《與神同行》(Along with the Gods)的出現可為替全球觀眾上演了一場極致震撼,狂妄的地獄世界觀和發人深省的人性省思,盪漾出許多人心底最深刻的缺憾。推動這一切故事的導演金容華,是一手催生這龐大死後世界觀的鬼才,他讓韓國電影推升到一個爐火純青的地位,不僅媲美好萊塢,也讓台灣更加望塵莫及。

事實上,他在以往的作品中,便以電影視覺科技上的創新為名,全片籌備拍攝6年,耗資400億韓圜,並請來專業特效團隊打造華麗視覺。2011年,他還自費斥資8000萬台幣,自行創立Dexter Studios公司、網羅韓國最頂尖電腦動畫專家,更在好萊塢視覺特效科技學習下,讓韓國的特效技術能與世界齊名。

善於用特效技術讓電影作品更加分的他,早年曾執導過《醜女大翻身》、《B咖大翻身》和《王牌巨猩》等膾炙人口的名作,在無比精緻、細微的特效藝術呈現下,他讓故事情節更具有說服力。

《遠見》這次很榮幸能專訪到導演金容華,暢談其背後創作的故事。

從「行孝」到「原諒」的覺悟

在第一集中,導演帶著觀眾體悟「即時行孝」的重要性,更在那深刻的寓意中,傳達許多人都久久不能自己的覺悟意念;這回,他更在許多電影作品都較少暗喻的「原諒」主題上,以前世今生的懸念鋪陳,刻劃出深刻感動。

金容華說,只要是人,一定或多或少都背負著「罪」活著,不管這個罪或大或小、或輕或重,而「原諒」這件事情,卻未必是每個人都有的勇氣。「我常想,『去請求他人原諒』的勇氣遠比『原諒他人』來得更至關重要,所以才在這樣的想法下創作了第二集,期待讓觀眾都能在觀影後學到一些什麼。」

廣告

迷人的死後世界 交織這龐大舞台

其實,導演原本就是原著漫畫的資深書迷,也對於作者周灝旻能夠構築出如此龐大世界觀的想像力十分敬佩,他分享,「6年前,當時在設想若要改編為電影,技術上是有一些困難,但後來在不同的層面進步上,兩年前我開始覺得這個概念可行。」

金容華表示,他最喜歡這系列作品的主因,一是因為「死後世界」、「來生」、「轉世」的舞台非常吸引人,雖然自己並不盡然完全相信;此外,作者在對這個社會的洞察力、省思力很貼近人心,「如何從陰間和地獄的故事激發、迴盪更多感動,是最大的重點。」

「我希望透過電影中,夾帶著幽默、反省、覺悟的內容,讓觀眾可以知道應該怎麼生活、如何追求正確的方向,比起充滿教訓意味的斥責,電影反而更能讓人反思。」

金容華分享,要拍出電影的精華,首先就是要替故事「瘦身」,尤其改編劇本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與選擇。他透露在劇本編排當下,自己會用「便條紙」做場景分配與調換,除了把最珍貴的地方保留,也必須新增許多嶄新元素讓電影更加出色。

特效結合演技:讓故事更有魅力

他分享,在特效的拿捏上也有一定的脈絡,「電影大致分為內容與形式,形式超於內容不行,內容超越形式也不行,以這個層面來看,我是將內容與形式的混合搭配讓它達到平衡的導演,」因此觀眾能夠看見特效帶來的震撼,也能在演員細緻的情緒表現上,看到電影多種層次的魅力。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在電影部份的技術不僅非常卓越,實際上想訴說的情感性跟故事性也非常透徹,導演更大讚自己特效團隊的優秀,共同營造史詩般的畫面。

有趣的是,一直以來都把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視為他最景仰與尊敬對象的他,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中,也加入了一段致敬元素,「在製作時,一直有在想該用什麼『恐怖』的元素出現在地獄,後來覺得恐龍的意象十分吻合金秀鴻在劇中的性格,因此決定採用。」

金容華笑說,其實在這個劇情上,當初有想過各種不同的點子,也採納了許多人不同的意見,「畢竟每個人怕的東西都不一樣,有可能是具體有形的、也可能是飄渺無形的,因此,在讓亞洲觀眾直覺上最害怕又最逗趣的呈現上,其實可以馬上讓人理解的恐龍,是最關鍵的契機。」

觀眾們有機會能看到續集

因為《與神同行》是南韓首次上下集一起合拍的電影,導演在拍攝時也會擔心票房狀況。還好第一集上映後佳評如潮,甚至在全球各地創下票房佳績,這也讓他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他分享,其實《與神同行》一開始製作時,他完全沒有想到會引起如此大的迴響,「有想說這部至少是不會賠,但如此風靡全亞洲的盛況是想都沒想過,」他認為為,除了一流演員的組合是這部受歡迎的關鍵外,電影劇本所引發的力量也詮釋得透徹。

而對於許多觀眾與影迷們引頸期盼的續集可能性,金容華說,「若在第二集的反應和票房最終有到預期的成果,第三集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跟觀眾見面。」

劇照提供:采昌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