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經濟3倍速迭代創新 趕快擺脫22k

自造經濟3倍速迭代創新 趕快擺脫22k

22 K、薪資凍漲、青年高失業率??,台灣這10 年來的悶經濟,讓人不禁想問,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台灣電子零 組件廠每每以搶下蘋果訂單,打入蘋果供應鏈為傲,殘酷的是,每賣出一支售價約新台幣2 萬元的iPhone 6 手機,據《經濟學人》估算,台灣只能分到120 元,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台灣向來以物美價廉的OEM、ODM規模經濟聞名,囊括全球9 成電子產品代工。10 年過去,台灣IT 產業實力依然存在,但是追求低毛利的規模經濟已經走到盡頭。PC 產業式微,行動智慧型產品紛紛冒出頭,台灣從代工龍頭,變成全球產銷鏈最弱勢的打工族。台灣只能走代工這條老路嗎?

創客聚落+製造優勢+跨境電商=新智造工業革命

自造者(Maker)時代新產業鏈讓台灣找到解方。雖錯過產業轉型列車,但現在我們卻有機會跳上火箭。

你可能想像不到,今年聖誕節收到的禮物,可能是一台貼上台灣品牌、價值10 萬的專業腳踏車,大大的打著「MIT」台灣製造標誌,完全顛覆以往只會做OEM、ODM 的台灣印象。

台灣產業鏈正發展一條全新「智造加速器」模式,公式:創客聚落+製造優勢+跨境電商=智造加速器。「智造加速器」是台灣正在發展的全新產製模式,由年輕的Maker(創客)領軍,創客是藉著數位工具用電腦設計,使用雙手或機具做出產品來的人。台灣正出現遍地開花的創客聚落,是火箭的強大驅動力,憑著代工累積的硬底子功夫,連結大廠技術優勢,用小量試產的快速創新週期,透過跨境電商銷售全球。

廣告

這股新勢力,被視為第二次新智造工業革命,讓台灣擺脫代工宿命,將創意設計、製造生產、通路銷售3 個關卡,透過Maker、科技大廠、跨境電商平台3者攜手打通關,共創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動能。

創客聚落遍地開花:Maker 主動出擊,不再被動等訂單

Maker 長什麼樣子?就讀台大商研所的FLUX 營運長林士生,與台大機械系的技術長游雋仁,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年輕、毫無專業背景,是他們的共同特質。

平均年齡23 歲的新創團隊FLUX,是近期轟動矽谷的素人創客團隊,推出人人都能輕鬆組裝與使用的3D 印表機,保留「自己動手作」的Maker 精神,讓產品保留組裝樂趣,使用者可以在5-10 分鐘內組裝完成,在蔚為風潮的3D 列印競品殺出血路,在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 創下募得5200 萬台幣亮眼成績。

近來有愈來愈多像FLUX 的團隊出現,素人開發者自造者聚落正在台灣遍地開花。包括地下連雲、創立方、FutureWard 未來產房,近3 年,每年平均超過10 個自造者聚落誕生,大學創業基地更是多不勝數。

台灣發展品牌創新的契機,就從創客聚落最常聽到的「問句」開始。

「這個ideas 可以變成一個產品嗎?產品可以解決什麼問題?足夠發展成一個商業模式嗎?比市場上現有的競品更好嗎?」這些都是創客間最常討論的話題,每個好點子,都可能擁有發展成品牌的潛力。在創客聚落裡代表的意義是,任何仍在實驗階段的創意想法,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兩年前《紐約時報》以「台灣感嘆喪失領導地位(In Taiwan, Lamenting a Lost Lead)」,點出台灣喪失資通訊產業的領導地位,主因是創新能力不足,沒有發展品牌能力,因而未能掌握趨勢先機。

在行動資訊時代,唯有破壞性創新的領導者,才能主導產業規格及應用,台灣要改革產業結構,首先要開發創新源頭,成為「定義規格」的自造者,創客聚落就是奠下新智造產業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