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王太委屈 本益比僅11.7倍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美系外資發佈大立光看空報告,一舉將目標價由3,600元降至2,100元,若以市場估計大立光今年度每股稅後純益約180元計算,本益比僅11.7倍,堪稱台股史上「最委屈」股王。 大立光業績,第三季每股賺進61.17元、等於超過6個股本,不僅前無古人,即使是放眼未來,短期內也恐怕難有可以並駕齊驅者,累計前三季的EPS更高達129.99元。 由於大立光第三季營收為160.85億元,以第四季營收172-172億元來看,季增率約7.6%。單就本業的獲利來看,第四季應可超越第三季。在未計算匯兌等業外的狀況下,全年度EPS將達180元水準。 針對外資報告所提及的競爭對手,大立光昨天仍延續法說會看法,就是「市場競爭對手都很強,但該公司並未感受客戶端的市佔率有異常」、「一線客戶有兩個以上的供應商很正常,至於訂單能拿多少就各憑本事」。換言之,iPhone 6S/Plus這一代供應鏈方面,各家廠商出貨佔比已不至於有大改變,關鍵在於下一代iPhone 7或下下一代的iPhone 7S/Plus。 蘋果在iPhone 7或iPhone 7S/Plus鏡頭規格,仍朝向1,600或2,000萬畫素提升,屆時這些競爭對手的技術能否跟上?且對鏡頭廠來說,想要擴大產能很容易,塑膠鏡片射出機想買多少就能有多少,這些年來,其他的光學廠也還真的買了不少,但何以難以撼動大立光的地位?顯然「擴產」不是關鍵。 報告指出,日本Kantatsu「意圖」擴產2.5倍,這也等於「印證」外傳該公司現階段產能還是相當小,在此狀況下,該公司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擴產,可有足夠的人才和技術力?事實上,鏡頭產業的競爭力核心在於「良率」,這些則是從光學設計、模具到生產缺一不可,當客戶開始大量拉貨時,能否保有一致的良率?這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