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林毅夫看新南向:台灣人不能輸經濟,大陸仍是最好機會

【時報-台北電】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26日在博鰲論壇現場說「經濟是命運、經濟是基礎」,如果台灣當政者真的考慮未來,從90年代第一次南向政策,已證明政治干預經濟對台灣發展非常不利,認為大陸還是台灣的最好機會。他指出,兩岸第一件事必須先把政治問題解決,如果不解決,經濟面沒有多少可以做的,雙邊要能坐下來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上,很多方面就很能討論。

林毅夫說,否則大陸在發展,廣大市場在這裡,台灣不來人家也不會等你,一旦別的國家發展,台灣自然就落後了。他更特地用台語說,「身為台灣人什麼都可以輸,就是經濟不能輸,經濟一輸什麼都輸了」。

另外看待台灣推展的新南向政策,林毅夫認為大部分台灣企業不會去,即便真的去也是鍛羽而歸,認為台灣應抓住大陸每年全球經濟成長貢獻30%的高成長速度,讓經濟更進步。

林毅夫表示,第一次南向政策帶給台灣後果已非常明顯,90年代台灣的經濟發展優於南韓,人均GDP多出30%,現在反過來南韓趕超台灣30%,原因很簡單就是政治干擾經濟。

林毅夫說明,台灣經濟要繼續發展,生產水平持續提高,必須把失去比較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可以創造第二春的地方,大陸就是最好地點。這有兩方面好處,可以把原來投資產業的資本轉到大陸,並利用大陸有利條件更有有利發展,能這樣做的企業都相當成功。舉例來說製鞋大廠寶成,在台灣時是2000多人工廠,利用大陸勞動力發展到50萬人的製鞋企業。

林毅夫說,但當時因為政治原因,該轉移大陸的產業無法動作。以台積電為例,當初12英吋晶圓技術出來時,本應把8英吋晶圓廠轉移到大陸,騰出空間在台發展12英吋晶圓,但當時不給來,導致12英吋的技術升級較慢。

他認為如果能轉移過來,大陸這邊發展之後,也能給台灣升級產品創造巨大市場,「最終台灣沒抓住這個機會,但南韓抓住了」,利用跟大陸建交之後與台灣經濟互補的機會,快速藉由大陸市場進行產業升級並拓展經濟。(新聞來源:旺報 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