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不夠看,中國大陸這樣搶新創人才!

近年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提供資金和場地吸引台灣人才;連過去以農業為主,地處偏僻的上海金山區近年快速發展,也加入搶人行列,設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舉辦兩岸青年創業大賽。 

「法規、人才、流量、資源才是創業家需要的東西。」騰訊國際業務部台灣區協理林芳璟致詞時分享,六年前騰訊來台灣,她是唯一員工,當時什麼都沒有,也沒有辦公室。「除了我以外,最多就是錢。」她語出驚人,但也透過這個難得的經驗,發現錢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其實,不只她這樣想,輔導過百家創業團隊,上海金山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副主任湯嘉恆也提到,創業初期的成功要素有三項,分別是「現金為王」「做好市場區隔」「現場營銷」。簡而言之,除要有豐沛資金,還需要有好的想法與行銷能力,需透過前輩的分享與交流快速累積經驗與想法。

圖/上海金山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副主任湯嘉恆提到,創業初期的成功要素有三項,分別是「現金為王」「做好市場區隔」「現場營銷」。

以此為出發點,近年,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在台灣新創圈引起熱議,有別於其他新創大賽都是辦比賽、發獎金,像「放煙火」一樣辦活動;這場比賽除提供總獎金60萬人民幣(約300萬台幣),比賽過程提供專家諮詢,結束後還會協助優勝專案「直接落地」,搶人才的積極可見一斑。

以去年第二屆創業大賽為例,共有475個團隊報名,其中大陸團隊210個,台灣團隊192個,另有73個海外團隊。參賽項目包含生命健康、互聯網+、物聯網IOT、文化創意等產業領域,現已有30多個參賽團隊在比賽結束後進駐上海(金山)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廣告

去年有參加比賽的創業團隊,來自台灣的寓意科技(Fable)執行長施政源也談到,這些資源值得爭取與關注;但對他們而言,參賽的目的是爭取曝光,讓團隊想法被更多人看見。

他們立志打造「工程師的UBER」,期許自身擔任PM的角色,協助工程師管理時間並媒合專案,公司無須花高額成本成立IT部門,能靈活的尋求工程師的協助。他們放眼世界,積極尋找合作機會,現階段雖小幅虧損,業績仍持續成長。

湯嘉恆分享,兩岸青年參加比賽,學到的是資源、項目跟人與人間的「碰撞」,擦出的火花往往令人驚艷。例如兩岸青年對新創的態度有顯著差異,台灣青年喜歡思考後再做,希望多花點時間做得細緻;反觀大陸青年多是「做了再說」,先求有之後再調整,兩岸人才在團隊中互補,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圖/現場狀況。 

但中國的新創市場競爭激烈,有些也殺到見骨。湯嘉恆在投影片中以「紅橙黃綠藍靛紫」作為標題,照片中是一台工程車抓起如廢鐵般的腳踏車,兩旁堆起來的腳踏車甚至高過工程車。「每台腳踏車都是一家大公司。」湯嘉恆分享,共享單車在中國的慘況,值得新創團隊警惕。

17創聯盟董事長林子凱則談到,儘管近幾年來對岸的競爭強度逐漸提升,但團隊只要找到核心實力,還是能保持競爭優勢。他舉例,近年就看到一個成功案例,團隊製作一台茶葉機,只要輸入水溫和茶葉,就能快速沖出一杯好茶,還能檢驗農藥殘留。一個厲害的點子就能讓投資者愛不釋手,當場宣布投資1000萬人民幣,現在正在洽談股權。

台灣新創團隊若有意前往大陸發展,除北京與上海,不妨關注其他青年創業基地,尋求更多可能。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