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為什麼追求幸福會使人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幸福,也許很少人有例外。

完美的幸福和幫助積極思考的產業在美國(USA)估計產值高達110億美元,這使人們開始幻想幸福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追求幸福是一個非常「美國」的概念,並透過流行文化和大眾傳播到世界各地。

「確實,追求幸福是人們不可剝奪的權利之一,不過,這也讓人們產生了對現實生活更無奈的絕望。」

專家強調,因為即使我們滿足了所有物質期盼和需求,幸福的持久狀態理論上仍然是種難以捉摸的目標。

幸福並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幸福並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幸福並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幸福並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Quartz》報導,正如10世紀時,伊斯蘭帝國國王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所發現的那樣──他是那個年代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不僅享有軍事文化和成就,而且還有後宮佳麗陪伴,然而,在生命即將邁入尾聲的時刻,他決定計算自己感到幸福快樂的確切天數──結果僅有14天。

此外,正如巴西(Brazil)詩人費尼希斯(Vinicius de Moraes)所說,「幸福就像羽毛在空中飛舞,它會飛,但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幸福是人類所建構的概念,是種抽象哲學,在實際的人類經驗中是無法與之同等的。

專家認為,正面和負面的影響確實存在於大腦中,但是持續的幸福並沒有生物學基礎,「也許令人驚訝,但我認為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幸福與人們天生的大腦機能設定有關

幸福與人們天生的大腦機能設定有關
幸福與人們天生的大腦機能設定有關

幸福與人們天生的大腦機能設定有關

人類並不是為了快樂、滿足而「設計」的,相反的是,人們存在的本質主要就是生存和繁殖,就像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一樣,「本質上的生理機能不鼓勵幸福狀態,因為這會降低我們對危險機制的敏銳度和警惕。」

廣告

專家分享,人類的演化優先於大腦額葉的發育,這賦予我們出色的執行和分析能力,而不是自然快樂的能力──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很多關於自然優先的知識,包含大腦中不同的情感位置和構造迴路,都和神經與智力的功能相關。

許多學者認為,自然界未能在進化的過程中消除憂鬱症,恰巧是憂鬱症在逆境中往往能起著適應性的作用,和幫助沮喪的人們擺脫他們無法掙脫的危險和絕望,加上憂鬱的反省,在困難時期也可能具有解決問題的功能。

正面與負面情緒在大腦獨立共存

正面與負面情緒在大腦獨立共存
正面與負面情緒在大腦獨立共存

正面與負面情緒在大腦獨立共存

在追求幸福的步驟和管道中,事實上,這些策略只是試圖為我們天生無法始終如一地享受生活的一種補救辦法,「我們應該感到安慰,因為不快樂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自然機制的錯,人們的大腦機制本身就是這樣構成的。」

專家說,就像我們生活中所有的其他事物一樣,人們的情緒是混雜的、不純淨的、混亂的、糾結的,有時甚至是矛盾的,「研究表明,正面和負面的情緒可以在大腦中相對獨立地共存,右腦優先處理負面情緒,而左腦則以處理正面情緒為主。」

在科學家實驗所呈現的大腦運作模組中,快樂和痛苦共存且相互競爭的情感模組,比硬要假裝自己幸福卻無法實現的模組,更接近人們生活的現實。

所以,如果你偶爾感到不開心,這並不是需要緊急修復的缺點,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未必要強求表面上的美好,這也是你生而為人的特色。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