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型公司爭出頭

早些年前,沒有大陸、也沒有東南亞,主要依靠產品出口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家屈指可數,那也是台灣錢淹腳目的黃金年代,不過,全球貿易風氣盛行及自由經濟開放等,貿易市場一步步成兵家必爭之地,龐大且驚人的後來追兵及網路化興起,甚至出現「製造已死」的說法,但同時擺在眼前,台積電、台達電、研華等營運卻也都持續發光,可見得製造業並非已死,而是曲高和寡,要有殺出重圍的決心,非拿出真本事不可,也讓研發的重要性更被時代凸顯。

研發已成為企業標準語言

雖然研發不見得是競爭力的唯一來源,但球場上有句名言叫作「進攻才贏得比賽」,對於企業內部而言,研發仍舊是最不受外力影響,長期效益差異化程度最高的資金投入,因此,檯面上端出製造業具有競爭力的公司,背後支撐能量幾乎可說是來自於研發,像是台積電去年即砸六五五億元投入研發(占營收達七.七%),而台達電、研華每年也是數百億地投入研發,同樣占營收七%及九%規模。另外,被視為對岸最強的產業競爭對手─華為,每年砸進的研發經費更是驚人,除了與台灣前五大科技公司總和旗鼓相當外,更誓言未來持續大幅提高研發經費至百億美元以上,也就是一四年水準的一五○%,都讓市場吃驚,不光將持續瓜分聯發科市占,更有威脅蘋果、三星等市場龍頭地位一說。

回過頭來,製造業越來越不值錢的年代已成時代趨勢,當然面對後有追兵的台商而言更有所感,據統計,近年來台灣上市櫃公司投入研發資源逐年增加,若以去年整體一六○○餘家上市櫃公司來看,研發相關支出已高達六二三○億元,不僅較一四年成長六.五%、占營收比重拉高至一.九八%外,更已連續多年大於GDP成長率及營收成長率,以至於今年上半年研發占營收比重更首度衝破二%,達二.○八%,顯示山不轉人轉的勢態已在企業界發酵,有望進一步築起台廠競爭門檻。

廣告

研發型典範持續發生

更重要的是,除了因應大環境變化而開始積極投入研發的企業外,過去一向秉持研發為本的企業,更受人尊重外,預料也將被時代所照亮,若研發能量己能躍上檯面,相關價值將更為加分。當然,首先最重要的是如何定義研發型公司,若廣義標準來看,至少必須先以台灣整體企業平均值為標準,也就是研發占營收二%以下可自動刪除,如此一來,整體台股上市櫃公司已超過半數被淘汰。

另外,像是生技新藥、IC設計公司等,行業本身發展模式就是研發作為驅動,許多產品開發具有從無到有的過程,這類公司若要進行比較,非得從研發細項、進度、甚至是公司keyman著手檢視,較難以單方面從研發或財務面得知研發對於公司質、量化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