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大財的都是誰?台灣第一份財富報告解密:愈年輕愈難翻身

文/盧沛樺

每年夏天,政府都會公布台灣貧富差距調查,去年台灣所得吉尼係數0.337,名列聯合國評比為亞洲最幸福的國家之一。但好數字人民多半無感,到底為什麼?學界第一份以財稅資料的財產報告,告訴你真相。

《天下雜誌》獨家取得,台灣學界第一份,依據世界不平等資料庫(World Inequality Database,WID)的研究方法,以財政部個人財產登錄資料做出的台灣財富吉尼係數報告,正可以解釋陳小姐的感受,為何不分政黨,明明政府公布的數字很美好,但貧富差距卻成為選舉的重大議題?

這份由政大與中研院教授聯手進行的調查,將個人持有的房屋、土地、股票、所得、房貸,搭配房地產實價登錄資料、大股東間接持股等進行歸戶,披露了台灣貧富差距的三大真相。WID則稱讚台灣的財稅資料非常好 ,因為全世界能夠做到財產歸戶的財稅資料極為少見。

真相一:台灣1500名超級富豪,平均身價39億

根據2014年資料,全台1485萬人,每人平均擁有957萬淨資產(已扣除房貸),但後90%的個人,平均只有384萬。全台最有錢的前0.01%,一共1485人,每人平均身價38億9526萬。(見下表)

若進一步分析金字塔頂端的族群,發現愈富有者,財富的差異愈大。前10%至前1%的人,淨資產介於2319萬~9865萬之間,而前0.1%至0.01%的人,淨資產介於3.7億~14.9億之間。

拿台灣跟國際比較,前10%和前1%的有錢人的財富,佔全國財富的比重為63%和24%,財富不均度低於美國,與瑞典、南韓相當。

廣告

但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連賢明認為,實情應該更嚴重。因為超級富豪會利用租稅規劃,把錢放在海外,而台灣租稅機關受限於簽署雙邊租稅協定有限,對台灣人的海外資產掌握有限。瑞銀集團曾發布報告,台灣人有5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僅次於中國大陸1.4兆、美國7000億美元。

真相二:2004至2014年,台灣財富差距總體並未明顯惡化,但世代有別

吉尼係數是國際通用衡量分配不均程度的指標,數值從0到1,愈高代表貧富差距愈大。

這份報告計算的是財富的不均,財富是指長年累積或受贈繼承的財產,是存量的概念,涵蓋房地產、存款、有價證券等。因此與主計總處公布的吉尼係數為0.337,則是反映的是所得的不均,有所不同。

研究顯示,11年來台灣各世代貧富差距的趨勢是,以50歲的分水嶺,50歲以下的青、壯世代,同年齡層間的貧富差距擴大,但50歲以上的年長者,貧富差距在縮小。(見下表)

30~39歲世代及40~49歲世代,過去11年財產貧富差距持續惡化,比整體社會還要嚴重。而且,愈年輕的世代,差距拉大。

另外,30~39歲世代的吉尼係數從2004年的0.85,至2014年成長為0.88,代表不均度比整體社會還高。

「雖然台灣整體的財富不均度並沒有明顯惡化,但也許是世代間不同效果互消抵銷的結果,即是年輕世代財富不均度的惡化恰好與年長世代不均度的減緩相互抵銷,」報告指出。

真相三:房價上漲,年長者受惠,年輕人受苦

若從各世代佔整體財富的份額來看,50歲以下世代的財富佔比逐年下滑,50歲以上的趨勢正好相反。

若再除以各世代的人口數,則發現30~39歲世代,11年來每人的平均財富幾乎沒有成長,40~49歲成長16%,50~59歲成長23%,60~69歲成長35%,70~80歲成長63%,凸顯社會的總財富愈來愈往年長世代集中。

連賢明分析,主要原因是房價的快速上漲,佔個人財富的比重上升。因此,一個人有沒有房,對財富增減影響很大。

年長者因早期購屋,成本較低,在房產增值過程中,個人財富跟著水漲船高,因此看到50歲以上的年長者,因持有房子,同一世代的貧富差距在縮小。另外,60歲以上的世代,也因手握較多股票,帶動財富成長。

但若年輕人買不起房的,加上薪資成長速度放緩,還要生養孩子,能剩下的財富就更少了。反之,若有富爸爸移轉房子,小孩名下有房,個人財富就大幅增加。

年輕人買不起房,只能等40歲以後靠爸爸

事實上,自2009年遺贈稅大幅調降,讓大量房子透過繼承和贈與,轉移到小孩名下。據內政部統計,2004至2014年間,買賣移轉棟數減少兩成,但下一代靠著父母繼承或贈與,取得房地產的比例,各成長41%、112%。(見下表)

但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墊高交易成本,已可見贈與移轉棟數減少。是否可減緩貧富不均擴大的趨勢?連賢明保守地說,仍有待觀察。

著有《崩世代》一書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也觀察,1977至1992年出生的人,日子最慘。因為這群人面臨所得下滑和房市狂飆的雙重夾擊。

不過,他看好中美貿易戰,帶動大型製造業回流,可望為年輕人帶來較好的工作機會,帶動薪資成長。但高居不下的房價,仍有待政策介入改善,包括房市價格透明化、增加社會住宅供給等。

「這份報告凸顯世代間的不平等惡化,解釋年輕世代為什麼對公共政策無感、對社會不公的議題敏感,其實就是愈來愈強烈的相對剝奪感,」連賢明總結。(...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網站)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花9年考公務員,是堅持?啃老族,是父母「肯」出來的!

經濟成長,薪水為什麼不漲 中研院突破盲點解密

台灣最有錢的0.01% 七成收入都靠「它」

一旦縱容不誠信的人掌政,國家就完了!

坐一小時 比抽一根菸更致命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財經相關新聞
蝦皮併購街口?金管會:不可能
工會爭辛勞獎金 長榮斥玩兩面手法
台灣勞工不會太累 工時條件優於美日韓
進軍歐洲 華為將投資義大利31億美元
剪成衣、倒飲料 南韓人繼續「拒買日貨」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郭台銘初選花費 數字曝光了
10網路平台民調投票 蔡完勝韓
幾天前才知死訊 哭著去告別式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