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案例-印度債基金 高收益穩中求

工商時報【陳欣文】 案例: 45歲的林曼麗育有一男一女,在金融界服務已超過15年。雖然自己本身就具備基本的投資理財知識,不過計畫趕不上變化,在第二個小孩出生之後,就常常為了孩子的健康焦頭爛額。雖然孩子的健康並非差到要住院治療,但在中醫師的建議下,調養小孩的身體卻變成林小姐要長期面對的艱困挑戰。 除了基本的飲食調理2,000元之外,每個月還要額外負擔3,000元的中藥調理費。雖自己在資產管理公司服務,因此以基金為主要理財工具,但希望尋求符合國際情勢和趨勢的穩健的收益型商品,讓自己在面對因健康支出增加之際,可以安穩的增加收益。 我自己就在資產管理公司服務,所以基金就是我最主要的理財工具。不過,這幾年市場變化完全無法預期,而自己的資產配置中,從保守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到積極的新興市場股票都有,雖然表面上看似平衡配置,但我不知到目前自己這樣的狀況,到底該不該進行平衡配置?且最重要的,該怎麼配?我已經有基本的理財規畫,但在每個月必須多負擔將近5,000元的情況下,請問我既有的資產配置該如何調整? 我現在目前每月可投資金額約2萬元,我希望我的年化投資報酬率至少可以有6%,尤其希望納入一些比一般債券投資收益率高卻又比股票波動性來得小的標的,以因應今年可能波動較大的市場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