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搶人民幣高利最後列車 不可不知2大風險!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台灣自2013年2月6日開辦人民幣存款以來,已經滿2年,存人民幣成了全民運動,最新統計至1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達3102億人民幣,續創新高,但中國人行連續降息,有聲浪傳出人民幣高利存款恐將不再,多家銀行也搶最後列車祭出優惠方案搶市,民眾搶存人民幣之際,不可不知2大風險,包括:利率扣除買賣價差和手續費等成本後是否有賺;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未來定存利率恐將大不如前。

當各家銀行祭出人民幣定存高利專案,讓許多民眾趨之若鶩,以為可以匯差、利差雙賺,但是,存人民幣除了可考慮利差、匯差之外,如果最後要換回台幣,還必須留意買賣價差,以免定存利息被吃掉。

目前多數銀行的人民幣買賣價差約一%,除非手上有人民幣現鈔,否則,在新台幣、人民幣換匯的一來一往之間,定存利息就會被買賣價差吃掉一大半。如果人民幣不升反貶,或新台幣升值幅度高於人民幣,把人民幣換回新台幣時更加不划算。

以央行最新統計至1月底數據來看,1月底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餘額達2571.65億元,月增金額達人民幣100.55億元,暌違9個月再度破百億元大關。但比較新台幣1月對美元升值0.52%,人民幣卻重啟貶勢,單月貶幅0.75%,新台幣、人民幣一升一貶之間,1月搶進人民幣的投資人,不僅利差全被匯差吃掉,還面臨2%多虧損。

再者,中國人行兩度降息後,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延續貶值趨勢,甚至貶值幅度有所加大。銀行業者多認為,中國官方將持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以中長期來看,人民幣仍舊會溫和升值;但對比現今銀行業所推出的人民幣高利定存優惠方案,若投資人想要搶進,應考量天期是否過短,慎防人民幣升值空間有限的風險,不要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