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比貓熊還珍貴!台灣黑熊全台僅剩數百隻

身為台灣最具代表性動物的台灣黑熊,是許多各政府單位寄予、宣揚正面形象的典型象徵,不僅台北市的「熊讚」、高雄市的「高雄熊」和交通部觀光局的「喔熊」都以台灣黑熊為基準做設計,那胸前最具識別性的「V」型白毛字樣,更是最鮮明的浪漫。

然而,也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吉祥物活躍於各大社群媒體、為台灣發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牠們在台灣的生存空間,早已到了危急存亡之際……

《CNN》日前特別以專文介紹台灣黑熊目前所面臨的狀況,也採訪了有「黑熊媽媽」美譽、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她從1996年起投身黑熊保育研究工作,避免其族群數量再度下降──這個從不主動侵犯人類的物種,卻因為盜獵者的心狠手辣,成了最悲痛的犧牲。

台灣黑熊屬亞洲黑熊台灣地區的特有亞種,胸前鮮明的白色「V」字斑紋,是台灣黑熊的最大特徵,但數十年來台灣山區的棲地破壞、道路開發與違規盜獵情形嚴重,已讓台灣黑熊的數量驟減。

事實上,因為台灣黑熊警覺性高,碰到危險狀況時會先行躲藏,道路的開發有可能讓本來就已經受限的棲地更加破碎分割,變得不適宜居,對繁衍本來就不易的黑熊族群來說,無疑是最大的侵害。

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表示,目前台灣黑熊的數量並沒有最精確的統計,但根據學者估計,目前全台僅約200至600隻。以一個族群必須永續生存的數量來看,國際認定之標準需達到2000隻成熟個體──顯然台灣黑熊的數量並沒有達到一個安全值,是易危之野生動物。

曾經棲地廣泛 低海拔也有生活蹤跡

黃美秀說,「如果我們不能保護黑熊,我不相信人們還能保護任何其他東西。」

廣告

「台灣黑熊是一種指標性的動物,牠們體型巨大、就像個大明星,重要性就有如貓熊、大象和老虎,如果一個國家卻不能保護牠們,你覺得我們能保護其他更小的動物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目前要做有關台灣黑熊的研究,研究團隊都必須跋涉數小時的路途到達深山、徹底遠離和人為活動有關的城鎮,才有可能發現其生活的蹤跡。然而,在台灣人口迅速擴張以前,其實台灣黑熊是普遍存在的,而和黑熊的文化傳統甚可追溯到幾世紀前。

研究發現,甚至在20世紀初期,日據時代的台灣,也有報導稱台灣黑熊生活的蹤跡低於海拔100公尺,但現在,牠們被迫一直退守到深山,如今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地區,幾乎不可能看到台灣黑熊的足跡。

黃美秀分享,在低海拔地區,理論上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棲地,但卻由於人為活動的干擾,牠們被驅趕得更高,包含土地開發、濫墾濫伐等行為。

台灣黑熊主要是雜食性的,其飲食主要由水果、堅果等組成,也會捕食小型哺乳類動物,與其他認知的大型熊種不同,牠們並不會冬眠。

拒信稗官野史 保育從教育做起

雖然熊的棲地破壞十分嚴重,但對於這群台灣本土最大野生哺乳類動物的主要威脅,還是來自於山中的非法盜獵。

特別是近10年來,黑市交易愈來愈蓬勃,民間偏方傳言熊掌、熊肉、熊膽和熊骨都有特殊作用。

在過去,原住民們把台灣黑熊當為山神,殺了牠們會帶來嚴重的禁忌,甚至招來厄運導致滅村;但現在,盜獵者捕獲一隻黑熊的屍體,可以價格15萬台幣賣出──實在非常卑劣。

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在1980年代,約有22%的台灣黑熊因為人們覬覦牠的療效而被獵死亡,但到了1990年代,這個數字更飆升到59%。

黃美秀強調,「根本的解決方式在於教育,如果能透過提高意識,讓人們認知到黑熊的傳言根本都只是偏方,進而能讓市場衰退,沒有需求,就不會有供給。」

「這對台灣是種恥辱,我感到非常慚愧,牠們怎麼會瀕臨絕種?為什麼會受到這樣的對待?」

「牠們比貓熊更珍貴!」

另一個問題是,由於台灣黑熊的覓食區域十分的廣大,因此牠們偶爾會跑出安全的休憩範圍外──這是黃美秀替黑熊做GPS追蹤,多年來研究的成果。

現在,台灣人要輕易看到台灣黑熊的地方,在木柵動物園。黑熊展區外雖然總是有遊客,但卻完全比不上貓熊館絡繹不絕的人潮。

「牠們比貓熊更珍貴!」一名遊客說道,「如果我們不加以保護牠們,最終真的會滅絕。」

研究發現,目前貓熊的野生數量,已經超過2000頭,但野生台灣黑熊的數量,卻僅在500頭上下,稀有程度不在話下。

人們應以台灣雲豹絕種的事件做為最慘痛的前車之鑑,不該讓人類的肆無忌憚,傷害了長久以來即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野生動物。

(圖片來源:台灣黑熊保育協會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