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專家 探討基金互認、科技金融大未來

工商時報【黃台中】 本次論壇專題演講邀請港、台金融專家,分別就「基金互認拓新機」以及「科技金融掌未來」兩大主題,進行演講與討論。 今年7月1日起,中國大陸、香港基金互認上路,成為兩地金融圈熱門話題,這也是繼「滬港通」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之後,香港與中國大陸另一重大跨境投資舉措,大大促進了陸港金融流通。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執行董事梁鳳儀,從基金互認給亞洲資本市場帶來的機遇進行分析。 「資金自由流動,能促進各國互聯互通。」梁鳳儀指出,基金互認這個概念在亞洲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而中港基金互認前後花了3年時間,從法規保障等細節一一確認,她期盼下一步能將基金互認的標準推廣至其他地區。 梁鳳儀與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弘立不約而同舉歐盟的UCITS(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基金為例。UCITS為歐盟制定的共同基金跨境監管標準,歐盟成員國的基金只要符合UCITS的規定,並完成審查,即可在其他成員國跨境銷售,目前多國及地區也接受UCITS基金。梁鳳儀比喻,UCITS的相關規定就像是一本基金護照,只要基金符合規範,就能在歐盟各國通行無阻。林弘立補充,亞洲目前有3個類似機制正在建立,分別是由澳洲主導的亞洲基金護照,星、馬、泰3國加入的東協基金護照,以及中港基金互認。 「不該只考慮基金怎麼賣,而是考慮帶著資金跟客戶往哪裡去。」那麼台灣、香港兩地,有沒有機會進展到基金互認呢? 林弘立分析,在亞洲,香港、台灣、新加坡3地區的投資人,國際化程度最高,對於投資歐美等地的境外基金參與度也高,近年主管機關也積極洽談台港基金雙邊合作事宜,但目前進展不大。他認為,台灣本土基金應先創造自身優勢,才能去競爭,否則就算台港開放基金互認,業者的金融商品也不見得能在香港吸引到投資人。 科技迅速發展,金融業也融入許多科技應用,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李建英在專題演講中,介紹香港金融科技的發展定位、優勢及監管制度等,以及與區內其他城市合作發展金融科技的願景。他指出,2014年,全球有43個經濟體以中國大陸為最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實體,預計在2020年後,香港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實體的國際金融中心。 李建英表示,香港金管局對金融科技的監管考慮有三項:促進業務創新、促進良性競爭、保持信心,以技術中壢、注重安全性與效率、清晰統一監管要求為原則,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客戶受益。香港金管局並建立儲值支付工具發牌制度,提出準則,確保儲值支付工具發行人的穩健,與用戶儲值金額的妥善保障。香港並發展出世界第一個支付流程全面無紙化的電子支票系統,預計在年底推出,增進跨境交易活躍。 玉山銀行數位金融長李正國則從科技、媒體、大數據等方面,闡述數位金融的未來發展,以及數位行銷的新境界。他指出,對數位金融未來的想像與應用,可分為科技新元素、新通路╱媒體、大數據、資料科學等面向。從自家數位創新經驗切入,李正國認為現在是注重使用者體驗的時代,除了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也邁向金融互聯網Bank 3.0的服務新境界,重視互動、客製、即時、一致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