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就會漲?不一定喔

文:聚財網(林家洋)

很多人的觀念習慣看過去的答案。當年晶華酒店(2707)開了現金減資的第一槍之後,市場投資人紛紛開始研究減資這個問題。直到去年,因為富人稅(綜所稅提高到45%)與二代健保,政府講求公平正義,堅持不降稅之後,開啟了現金減資的避稅風潮。去年我就說了,如果稅制再不改,明年減資公司只會比今年更多,去年已有299家減資。

為什麼?

因為沒有減資的公司禁不起大股東對於其他家公司懂得減資幫大股東省稅,為什麼自己公司沒有的質疑,甚至董監改選也可能轉向支持願意減資的候選人,而這都會帶動不良的示範,使得公司只要是營運有賺錢,在減資之下股本就會越來越小的風氣。

減資有兩種:

第一種
打消虧損的減資。通常帶有未來私募現金增資這個原因。因為新股東通常表明不願意直接參與增資,承擔過去公司的營運虧損,所以要求先減資將虧損打掉之後才願意增資。表面上看,打消虧損是好事、私募引進新股東也是好事,可是如果公司的產品沒有新契機,或者產業已經是黃昏產業,減資其實就是讓舊的股東認賠,股權給新股東接收未來「可能有的好處」而已。

像是茂矽(2342)打算減資79%,股價在眾人不知原因時先大漲,但公告之後卻開始下跌,減資幅度之大只會讓人質疑過去這家公司到底在經營些什麼?為何虧損如此嚴重。

第二種
現金減資,也就是把帳上多餘現金退還股東。早年晶華(2707)的例子當然是利多,因為現金只是擺在銀行,還不如直接退還給股東,使得股本縮小之後,一樣的飯店營運一樣的獲利數字,股本變小EPS當然大增,但這是晶華酒店,沒有太多必要的資本支出是如此看待。電子業就不同了,擴充產能與垂直整合都需要資本支出,如果現金減少對於未來拓展很不利,再增資耗費更多不必要的費用。只因為現金減資是不課稅的,所以如果採用現金減資,看起來大家皆大歡喜,賺的錢不用被抽稅,連節稅的動作都省了,頂多是股本變小一點而已,既然如此,當然越來越多公司跟進辦理。

廣告

最著名的應該就屬於去年的光環(3234)的走勢,踩著光纖到府十三五計畫,股價從20多元一路飆漲到120元,但是還沒到減資基準日股價就早已大幅回檔。

投資是講究長遠盈利……

這個與公司營運無關的動作,在這幾年來變成台股的主流,可是實際上對於公司成長性是不利的,除了足夠的資金擴充產能之外,當公司股本越來越小,未來一旦遇到空頭市場,根本抵擋不住外界收購,除非是沒有競爭實力的公司才不必害怕。再者,越來越多公司今年賺得不多,除了把這個獲利配息,然後再從過去的保留盈餘提列出來減資,雖然沒有不合法,只是這樣做除了為股東節稅之外,沒有任何好處。同時,退還現金之後,公司如果還有長期負債(例如銀行貸款、公司債),利息費用由誰來額外承擔?

如果再加上庫藏股,那就不禁要令人想起國巨(2327),這些年來國巨最常做的動作就是實施庫藏股、減資,再實施庫藏股、再減資停不下來,這樣下去股東的投資到底目的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營運,還是只了股價已經不得而知。

你要特別留意……

早年市場流行配股,老一輩的人都認為生股子股孫,配股票越多越好,當時不配股票只配現金的公司都會被視為利空。如今現金為王,外資也只要求分配過去一年的盈餘,不要股票股利,媒體再報導一下殖利率就很吸引人。減資也是如此,現在彷彿減資就是真實利多一般,甚至有人看到現金減資就衝進去搶買,但再熱情的市場話題終究會冷卻。

現在看一下近期宣布要減資的股票,股價的反應又是如何?

光磊(2340)減資只漲了一天、錩新(2415)減資跌到季線、佳必琪(6197)去年每股盈餘2.4元,決議配息1.2元還辦理2.5元現金減資,股價連續重挫兩根,你是否還是覺得減資就是利多?

★延伸閱讀★
可以穩定獲利的技術分析 就那幾個重要觀念而已!
大老闆的金錢遊戲「現金減資」小股民該注意幾件事
暗藏殺機的「高殖利率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