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重挫 物價指數恐下修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國發會昨(4)日表示,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跌下,國內消費者物價(CPI)持續走跌,主計總處原預測全年漲幅0.13%,可望再次下修,但所幸迄今民間消費動能仍優於預期,因此尚無通縮壓力。 國發會為讓外界及時掌握物價,於今年3月運用全台超商、超市及量販店銷售的電子發票資料,透過大數據的運用,在「物價資訊看板平台」每兩周更新一次食品、蔬果、水產品、日常用品等60項產品的零售價格,近日更擴大至90項,每周更新一次,各類物價大致仍續呈穩定。 不過,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上半年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已連跌兩季,分別為-0.59%、-0.70%,外界憂心已由去年的通膨逆轉為通縮,對此,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認為,今年以來物價連續兩季負成長,係因電費、油料及燃氣價格下跌所致,並非消費動能下滑,因此不必過度擔心。 吳明蕙說,若物價下跌是因為大家不消費,這當然是警訊,但現在的情況並非如此,依主計總處日前公布的第2季民間消費成長2.81%,還優於預期,換言之,這一波物價下跌係因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所導致,民眾在油料、燃氣及電費省下來的錢,反而有助於消費其他產品,這是好事。 主計總處官員也持相同看法,認為這一波CPI下跌是來自供給面(原油價格下跌),而非來自需求面(民間消費下滑),因此並非外界所憂心的通縮。 吳明蕙表示,隨著國際油價跌破50美元,我國消費者物價(CPI)預測數0.13%可望下修,但會下修到什麼水準,是否會出現負值,尚難判斷。 受到油價一路走跌影響,主計總處自去年8月發布104年預測以來,已三度下修CPI漲幅,由最初1.46%,下修至0.91%、0.26%、0.13%。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該處將於下週五(14日)召開國民所得評審會議,再度修正這項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