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請問,目前最多美國男性從事的工作是什麼?

答案是:卡車司機,現在全美共有二九○萬人從事這項工作。然而,過去幾年來,谷歌一直積極研發無人汽車;今年五月,戴姆勒(Daimler)汽車公司開始實際上路測試世上首台無人駕駛的貨車。

雖說這些技術距離成熟還有一段路,但是不禁讓人想問:在不久的未來,卡車司機還保得住工作嗎?或者,問題應該調整為:在不久的未來,當機器能做的事越來越多時,人類還保得住工作嗎?

財星雜誌指出,在探討「人類的工作會被機器搶走嗎?」的議題時,大多數人尋找答案的方向都是錯誤的。一般會從「電腦永遠沒有能力做的工作是什麼?」的角度切入。

不過歷史證明,這種想法不夠周全。例如,人類一度以為電腦沒辦法做好像下棋如此複雜的工作,但是一九九七年,IBM電腦打敗了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

比較好的分析角度應該是:什麼樣的工作,即便電腦也會做,人類還是會希望由其他人類來做?未來在等待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

財星雜誌指出,以色列的一項研究發現,午餐時間會影響法官是否批准一項假釋案。法官批准犯人假釋的比例平均為三五%,同意的比例在吃午餐前二小時開始穩定下滑,在即將吃午餐前,比例幾乎掉到零。

等到法官剛吃完午餐,同意的比例立刻又爬回六五%,然後隨著時間過去再度穩定下滑。換句話說,法官在午餐前批示的最後一份假釋申請書,跟午餐後的第一份,結果會很不相同。

請電腦以資料為基礎,預測一位犯人的再犯率,可能比法官更精準,但是把法官的工作交到機器手上的可能性卻不大。問題不在電腦沒有能力做這項工作,而在於社會需要某個人,對像這樣的重要決定負起責任。同理,其他需要擔負起責任的角色,例如執行長、將軍、官員等,未來還是需要由人類出任。

廣告

此外,有些工作未來還是要由人類來做,只因為人類的天性需求。例如,即便電腦也能做得到,病人還是會想從醫生的嘴巴聽到診斷,跟醫生聊聊自己的病況,知道有人聽到自己的感覺。

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顧問公司的調查,證實了此趨勢。企業被問到,在未來五到十年最需要的技能為何,它們的答案不是生意頭腦(business acumen)、分析、損益管理等左腦型技能,這些電腦都能做得很好。它們的答案是關係建立、團隊合作、腦力激盪等右腦型技能。

難怪甲骨文(Oracle)集團副總裁貝爾(Meg Bear)會說:「同理心是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