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引進國際客源 最大誘因

工商時報【姚舜】 台灣觀光飯店市場國際品牌未來將逐年增加,單是掛上萬豪國際(Marriott International)與洲際酒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旗下品牌的飯店,在未來5年就將激增30家,加上積極爭取搶進台灣設點的四季酒店、凱悅國際酒店及香格里拉國際酒店集團,台灣飯店市場「國際牌」飯店的數量將創下空前新高紀錄。 投資經營觀光飯店的企業紛紛尋找國際連鎖飯店集團助拳,一方面是為避免因兩岸關係急凍、來台陸客銳減,淪為飯店市場「蛋塔化」的一員;另一方面則是愈來愈多業者意識到不能再將飯店視為內需型產業,以及品牌的重要性。 過去台灣不少飯店投資者認為,只要砸了錢「把硬體搞好,服務做好」,就能開門做生意。但愈往南走愈可發現,此類台灣自創品牌飯店接待的客人多以國人為主,國際旅客占比其實甚低。因此隨著飯店一家接一家開出,被「寄予厚望」的陸客市場卻「雪崩」,業者意識到面臨日益供過於求的趨勢,唯有「外銷」才有生路,亦即進行國際行銷、爭取國際客青睞。 國際連鎖酒店集團較「MIT飯店」具備更大優勢包括:1.經營管理的Know How,2.完整的人才培訓課程,3.綿密的國際行銷業務通路體系,4.針對龐大會員設計的常客忠誠獎勵計畫。 以萬豪國際集團為例,在正式併購喜達屋國際連鎖酒店集團,並與中國阿里巴巴的會員體系串接後,萬豪國際集團旗下不僅飯店品牌已超過30個,可享累計紅利的會員數更達5億;而洲際酒店集團的「IHG REWARD」忠誠獎勵計畫的會員數亦突破1.1億。這些會員不僅內蘊龐大商機,飯店更可透過大數據資料分析,提供更精準、適合的商品滿足會員需求,這也正是台灣新飯店投資者最終願意掛上「國際牌」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