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募集退燒 恐衝擊投信獲利

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內投信新基金的募集熱潮逐季降溫,尤其陸股基金募集熱潮在第3季告歇之後,年底前可望核准募集的新基金明顯轉向固定收益市場,唯一不變的是指數型基金。由於全年新基金募集熱度、成效不如往年,恐波及今年投信業整體獲利。 相較上半年投信新基金鎖定陸股基金的發行熱潮,下半年來明顯降溫,尤其本季起募集的相關基金多以債券型、平衡型和指數型為主,股票型基金乏人問津。其中,指數型基金成為投信業貫穿全年的新商品主軸,尤其元大投信發行多檔ETF相關基金,富邦、群益、永豐等投信業者也陸續跟進。 今年陸股的大幅波動,讓上半年風光一時的陸股基金投資熱潮暫歇,整體大中華股票基金至9月底止,平均績效更由正數轉為負1.96%,僅剩下兩檔基金年來報酬超過一成,也波及股票型基金買氣,部分業者第3季就送件申請的股票型基金也因此延後募集。 和今年前3季每季均有超過10檔新基金展開募集相比,目前預估年底前僅約有6檔基金可望獲准展開募集;且就募集成效來說,今年首季匯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募得68億元報請成立、元大寶來大中華TMT基金也募集超過42億元、4月1日掛牌的國泰富時中國A50基金繳款三天內即募集超過50億元,這些盛況下半年已不復見,多檔新基金募集10∼20億元即報請成立。 投信業者坦言,今年下半年市場波動加劇,股市稍見好轉就可見明顯的贖回,申購的則多以境外的歐日股票型基金居多,再加上新基金的募集成效不彰,部分投信甚至今年沒有推出任何一檔新基金,因此可能也會影響整體獲利表現。 國內37家投信去年整體獲利約66.65億元,僅小幅成長1.6%,預估今年可能持平或出現小幅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