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的板塊資金聚焦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加速實現進口替代

政策支持的板塊資金聚焦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 加速實現進口替代

上半年除了中國官方以外,大部分的外資機構原先對大陸經濟是保守看待的,近期卻起了微妙變化。標普及惠譽於七月中旬調高2016、2017兩年大陸經濟成長預測0.25%,分別為6.6%及6.3%。穆迪於八月中旬把中國大陸2016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6.3%提高到6.6%,把2017年的預期從6.1%提高到6.3%。

九月中旬巴克萊資本將中國今年第三、第四季經季節調整的GDP年增率上修0.2個百分點,分別來到6.3%和6.1%,同時將2017年中國GDP成長預期上調0.5個百分點,預估將增長6.2%。

經濟增長力道回穩 對股市具加分效果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則表示,隨著信貸增長、財政支持力度強於預期,2016年GDP增速將從先前預期的6.2%上調至6.6%。顯然,這應該不算偶然事件,應該是基本面沒原先預期的悲觀才上修的。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八月工業、消費、投資等相關數據,皆優於預期。八月的規模工業增加值為六.三%,優於市場預期的6.2%,也高於七月的6.0%,而一~八月的年增長則為6.0%。另外,由於一線城市和中西部換車需求增加,使得汽車製造業一枝獨秀,年增長達21.4%,成為表現最為亮眼的行業。

統計一~八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8.1%,優於預期的7.9%;其中市場最為關注的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增率,繼六、七月連兩個月出現負值後,八月民間投資反彈為增長2.3%。

在消費方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八月份增長10.6%,扣除物價實際增長10.2%,無論是名義的還是實際的,都比上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八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發電量增速、工業增加值年增速皆報喜,因此市場所說的經濟L型拐點有可能過了。如果經濟增長能持穩,則對股票市場當然是加分的。

廣告

A股納MSCI指數 深港通產生正面作用

除了前述經濟基本面數據見到改善之外,引資入股的管道暢通也很重要,第四季的深港通對資本市場的開放將再前進一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十月底將測試「深港通」,待十一月初完成測試後將公布實施日期。日前港交所已向券商發出通告,香港結算公司將於十月至十一月安排一系列深港通的模擬交易,讓結算參與者就深港通的推出作出準備。

與此同時,大陸券商也在緊鑼密鼓籌備深港通的開通,多家券商內部一直在進行各項系統測試。目前市場預測,深港通將於十一月十七日上路,當天正好是滬港通開通滿兩周年。隨著深港通進入最後籌備階段,大陸資金正加速南下布局港股。

自八月九日以來,港股通持續呈現淨流入態勢,累計淨流入資金近650億港元。單是九月至今,就有近500億港元的資金淨流入港股通,顯示市場對於陸港股市互聯互通期待之殷切。雖然近期北上的資金小於南下的資金,但港交所表示開通之後有助吸引大型基金加碼入市,屆時雙向流動皆會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深港通對於增加A股納入明晟MSCI指數已產生正面作用。美國MSCI明晟公司計畫在九月底推出二十檔新的指數。新指數包括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大中小盤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全球市場指數等,而這些指數中包含部分的A股。

在最近三年的年度評審中,MSCI均未採納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提議,評審中針對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體系的可能路徑,主要包括部分納入(例如5%)以及全面納入(100%)兩種方式,市場估計是先從5%開始。

MSCI表示,新指數可以作為新興市場投資產品的參考基準,而納入中國A股,會給新興市場投資格局帶來明顯的影響。所以第四季「深港通」的開通,將有利於未來A股納入MSCI指數,屆時A股市場的股票,將可透過香港向國際市場開放。

仿製藥為推動醫改重要一環

目前從資金面來看,市場情緒跟隨大盤走勢呈現流出,但融資融券餘額持續攀升,新增投資者數量提高。而八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重啟十四天逆回購,代表人行傾向於選擇常規的對沖政策工具,例如逆回購、SLF、MLF等,維持金融市場一定的寬鬆程度。

至於未來投資人對股市板塊的選擇,必須參酌財報基本面,業績高成長、前景能見度較高的個股,仍然是未來較為穩當的投資策略,在整體市場震盪的同時,以白酒、家電、醫藥、汽車等為代表的「價值成長股」有機會走出獨立行情。當然,政策支持的板塊也依然會是市場焦點。

例如,九月十四日CFDA發布《推動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替代原研藥臨床用藥》,由於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學名藥),其品質與效果跟原研藥一樣,臨床上優先使用這些可替代的仿製藥,能夠大大降低百姓的用藥負擔,減少醫保支出,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若仿製藥品質提高了,臨床上實現與原廠藥相互替代,就能夠推動藥品生產領域的結構性改革,改變現在原廠藥在有的大醫院藥品銷售比達到80%的局面,有利於降低醫藥總費用支出,也有利於淘汰落後產能,提高仿製藥的競爭力。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醫保控費仍是大勢所趨,要控費就必須要降低昂貴的原廠藥的市場份額,但進口替代的前提是國內仿製藥品質能夠保證。因此,從深化醫改的必要性來看,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勢在必行。

隨著一致性評價的推行,中國仿製藥企業有望加速實現進口替代。仿製藥一致性評價除了是政府引導去產能、提升行業集中度以外,還是實現仿製藥替代原廠藥用藥的政策手段。可望受惠的企業如:泰格醫藥(300347)、*ST百花(600721)、恒瑞醫藥(600276)、華海藥業(600521)、通化東寶(60086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