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食3,800億美元商機 再生醫療法 拚最後一哩路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被視為台灣細胞治療能否接軌國際的《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進入最關鍵的協商,若12月底前通過,2050年達到3,800億美元的產值,台廠即有機會分食大餅;否則隨著新會期和新立委上任,一切恐將重來,產業又將邁入寒冬。 法人表示,生技產業自基亞(3176)、浩鼎(4174)新藥解盲失敗引來的風暴,加上主管機關緊縮政策,已連續四年打壞球,產業面臨資金、人才斷鍊等危機,而急需政策強心劑來挽回信心。 而就基本面看,中裕(4147)、智擎(4162)新藥銷售未達預期,泰福(6541)藥證取得延後,雖有藥華(6446)有機會明年取得藥證,但整體發酵可能要等浩鼎的乳癌新藥和授權案有明顯進展,時間點還要2∼3年;而這一波科技業者加入生技業開發的創新醫材,也要3∼5年才能見證成果,因此,再生醫療法的過關,就成為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指標。 法人表示,再生醫療最關鍵的技術是醫療和產業的結合,這是台灣的強項,也是目前未被滿足且迫切的病患最大需求,因此12月底法案的過關已成明年生醫產業多空的決戰點。 台安投資總經理林世嘉表示,再生醫療法案在立法院歷經三個會期,目前就差最後一哩路,主要是該法案在2019年第二會期列為優先法案,目前已進入「併案審查完竣須黨團協商」的最後階段,只要協商通過,就有機會讓明年台灣再生醫療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