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長照ABC 17大服務報你知

搞懂長照ABC 17大服務報你知


人無法避免「不老」,尤其是台灣老化速度逐年加快,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很難逆轉,讓長期照護服務更形重要。


台灣推動長照已十年。盤點長照1.0時代,全台約51萬人有長照需求,但僅有17萬人使用服務,覆蓋率33%。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將長照列為施政重點,長照2.0於2017年6月3日正式上路,喊出要讓民眾「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


長照2.0的服務對象增加四成,服務項目從8項增至17項,預算增加3.2倍,讓社區具有照顧能力,讓專業人員願意走入社區。除此之外,還改變了什麼?《健康遠見》帶你深入了解!


蔡英文總統執政滿一年,軌道、年金、食安、長照是幾大政策熱搜字。相較於灑大錢、爭議多、難有好成績的前三大政策,長照可說是可以花錢最少、但最容易表現的政策。


台灣從2007年開始實施長照1.0,長照2.0於2016年底試辦後,主其事的衛福部就變得好忙,幾乎是一週開一次記者會,只因小英總統指示「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社福界、醫療界更忙,因為2.0的進度不是用跑的,而是用「滾」的,而讓他們疲於接招,適應新制度。


從1.0到2.0,究竟兩者差異在哪?

台灣老得太快 「滾動式修正」加速步伐


「我們是『滾動式修正』,長照不能等到制度完美才上路,因為台灣老得太快,」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寶靜形容,2.0是立基於1.0的進階版,就像手機鏡頭從400萬畫素增加到800萬畫素,一個鏡頭變成兩個鏡頭,做了大躍進、大改革。


盤點長照1.0時代,全台約51萬人有長照需求,但僅有17萬人使用服務,覆蓋率33%。在第一個十年,民眾使用最多的是居家服務、交通接送和喘息服務。

廣告


至於「一鄉鎮一日照中心」的目標,十年來都沒有達到。截至2015年6月,全台只有164家日照中心,如今也才增加到205家。


日間照顧中心就像「可托老的幼兒園」,白天家人可將失能長者送去,傍晚再接回家。以一家日照中心照護30位失能長者來估算,205家只能照顧6000多人。而可以到家幫忙失能長者洗澡、準備食物的居家服務員,全台也只有9000人,人力嚴重不足。


長照缺錢、缺人、缺設施,環環相扣,需要居家服務的家庭,平均要排隊兩星期。在不會用、不好用之下,有失能者家庭的宿命只能擁抱外籍看護,以致2016年外籍看護暴增1.25萬人,增幅比前一年增加三倍,創下11年來新高,讓勞動部也「大吃一驚」。


長照2.0喊出要讓民眾「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但究竟改變了什麼?

改變1〉服務對象擴大44%

 

增至73.8萬人 造福更多失能者


首先,長照2.0除了原有1.0時代照顧的四種對象外,新納入65歲以下失智症患者、55歲以上平地原住民、49歲以下身障者,和65歲以上衰弱老人,讓服務對象從51.1萬人增至73.8萬人(表1)。


以擴大納入的平地原住民來說,研究指出,原住民平均壽命比漢人少八歲,和身障者、獨居老人一樣,都有提前衰老的症狀,也常是經濟弱勢族群,因此需要提前照護,以免身心狀況退化。


長照2.0也納入年輕失智者,估計國內65歲以下年輕失智症患者約有1.2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發現,年輕失智症患者平均59歲,大學畢業占六成,體力好,對運動課程反應佳,很難融入平均歲數80歲的「瑞智學堂」。


這兩個世代,在體能、生活背景及文化認同上也存在差異,因此服務設計必須不同。然而,以往社福資源多偏向服務失智長者,以致年輕失智者缺乏認同感,參與機會低,被迫從社會安全網中掉出來,在汪洋中漂流。

改變2〉服務項目增至17項

 

在醫院和照顧管理端 搭起橋梁


2.0照護對象變多,因應不同需求,服務項目也增多,從原先的8項,增加為17項(表2)。


以失智症來說,輕度失智症患者外表正常,行動也自如,但因為大腦功能異常,可能出現一連串失序行為,例如進了便利商店順手拿東西吃,卻忘記付錢,被當成扒手。或者像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劇中女主角是51歲的大學教授,卻罹患早發性失智症,上課時她會突然忘記課程進行到哪;在住家附近慢跑時,也會突然失去方向感,站在街頭感覺孤立無助。


衛福部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說,目前失智症患者全台約有25萬人,輕度占75%,其中八成沒有接受過任何服務,原因之一就是失能看得到,但失智看不到。因此長照2.0新增「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透過社區篩檢,以失智第一年和輕度失智症患者為主要照顧對象。

出院準備、居家醫療是兩大難關


出院準備和居家醫療,更是長照2.0新增服務的兩大重點,卻也是難度最高的關卡。


所謂出院準備,是指有照護需求的病人在出院前由醫院先評估,並連結長照中心資源,病人出院回家即可得到該有的支援。


其實,這並不是醫院的新服務,20多年前政府就已推動,2000年時出院準備更被列入醫院評鑑的常規項目,但成效不佳。連22家教學醫院在網路公布的出院準備服務資訊,也零零落落,造成有長照需求的病人與家屬,出院後得經歷平均三個月的混亂期。


「出院準備的議題拋出來後,反應很大,可見住院病人的需求很高,」蔡淑鳳說,根據衛福部2014~2016年的研究顯示,有三成出院病人有長照需求,包括居家護理、輔具和家屬喘息等,但以往評估流程很長,造成漏接、接不好、效率差等問題,導致病人出院後,全家一團亂。


但大醫院已因護病比失衡而血汗淋淋,如何不增加護理人員負擔,讓他們不用在大海茫茫的住院病人中,找到有長照需求的病人?


「新制就是要在醫院端和照顧管理端,搭起友善橋梁,」蔡淑鳳說,例如高齡醫學、神經內科、復健科、骨科等需求最強的病房,可列入優先。


長照2.0也新增了居家醫療服務,目的是讓醫護人員走出白色巨塔,為踏不出家門的失能者到宅看病。


估計全台灣300萬名65歲以上長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兩至三種慢性病,如果日後老人家都因病或失能住院,蓋再多的醫院也承受不了。十多年前日本就看到這個現象而投入社區和居家醫療,台灣也急起直追。


2017年4月中旬,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成立,出席的台北市長柯文哲說,2026年,全台65歲以上老人就會達20%,戰後嬰兒潮也紛紛邁入老年,加上少子化,照顧模式必須改變。


柯文哲說,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曾陪他到大同區一棟沒有電梯的公寓二樓,探望一位中風15年的50歲男子,他自中風後就沒有離開過15坪大的空間。台灣健保做得再好,但他就是走不出家門,身體狀況愈來愈差。那一天,醫護同仁幫他看完病後,志工就背他下樓到里長辦公室唱卡拉OK,這是他15年來第一次走出家門。

改變3〉預算增加3.2倍

 

調整菸稅、遺贈稅 補足財源


然而,不論要服務多少人、推動多少服務,前提都是要有錢。財源一直是長照的最大挑戰。


2015年5月立法院通過《長期照顧服務法》,明訂長照將在2017年6月3日上路,並需設置「長照基金」。2017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長服法》修正案,決定上調菸稅和遺贈稅,做為長照特種基金的主要來源,也規定基金財源額度須以330億元為額度,缺口則由政府預算補足。


自今年6月12日起,國內每包菸的菸價已調高20元。以菸稅挹注長照,一直被認為有道德爭議,菸價調漲是為了預防並阻止青少年吸菸,降低吸菸人口,維護健康;但政府想的卻是,鼓勵吸菸來補足長照財源,為德不卒。


如今在財源已定下,衛福部初估一年菸稅可挹注233億元,加上遺贈稅提高至20%,可挹注的63億元,預算規模已可因應第一階段長照規劃與資源布建。


但由於2017年是新舊制銜接的過渡期,長照經費仍以177億元預算支應,比前一年的54億高出3.2倍(表3)。

挑戰〉人力缺口極大

 

提高照服員、照專薪資 吸引人才


長照2.0最缺的是照服員,缺口達1.3萬人,在177億元的長照年度預算中,將有65億元、約占總預算的1∕3強,用於提高人力薪資。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小英總統特別指示,要讓做足時數(平均一天八小時)的照服員平均薪資,擺脫22K的魔咒,拉高到3萬2000元,至少要可以養家活口。


目前大專院校的長照相關科系一年約有4700名畢業生,但畢業生中只有一至二成會投入長照,政府希望能增加到三成。衛福部也在北中南舉辦「長照徵才博覽會」,吸引人力。


除了缺口最大的照顧服務員,其他包括社工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照顧管理專員等人力,統統不足(表4)。


只是,有了錢,人力就能順利到位嗎?林萬億表示,照顧工作必須被社會肯定,工作環境也需要提升才有用。當居服員進入案主家,家人常常會亂指揮,甚至因為接觸到個案身體被性騷擾,若是有不當言詞和動作發生,都會讓投入者視為畏途。


「服務業真的可以給年輕人願景的有幾個?手搖店店員要多久才能當上店長?」在台南有四間日照中心、兩間養護機構的樹河基金會執行長郭姵伶表示,長照是台灣未來的趨勢,下半年樹河將新設第五間日照中心,讓由居服員升上來的31歲組長去負責,樹河的組長月薪都超過五萬元。


樹河基金會共有167名員工,平均年齡29歲,照顧334位老人家,人力比遠遠高於法令規定。其中67位照服員有六成三來自照服相關科系,不少人都是郭姵伶的學生。


在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兼課的郭姵伶,只帶大一和大四學生。大一教基礎觀念,讓學生了解,以後是要和老人家相處,每天都要笑咪咪地來工作,若不喜歡接觸老人家,趕快轉系,不要浪費自己時間與教育資源。留下來的大四學生,就會帶他們到社區老人活動心中和機構實習,清楚告訴他們未來的職涯願景。


「實際工作幾個月就可以知道合不合適,不合適的年輕人自己也會離開,他們不會忍耐,根本不用你趕,」郭姵伶說。

引進「已畢業」的家庭照顧者


「長照人力必須做在地供需媒合,」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分析,國內65歲以下約有100萬名沒有就業的賦閒人口,其中不少是仍有工作能力的家庭照顧者。尤其是已經「畢業」(指被照顧者已過世)的家庭照顧者,如能引進市場,會是最好的照顧人力。


家總曾請104人力銀行分析家庭照顧者的夢想,也認為他們在職場的最大優勢就是具有照顧經驗。但陳景寧說,這必須細緻操作,因為他們不會主動走出來,必須請職涯和心理諮商專家協助重建他們的內在價值。


其次,長照服務的靈魂人物就是各縣市政府的照顧管理專員,估計106年度缺口為528人。


理論上,一位照專平均應服務200位失能者,但目前台灣每位照專的服務案量卻高達510人,負擔沉重。衛福部祭出的策略也是調升照專薪資,從三級增至五級,最高薪資可從3.8萬元提高至5.1萬元。

讓社區具有照顧能力 專業人員願意走入社區


「人力正在大洗牌,尤其照專是開案的水龍頭,我認識的離職照專都回任了,」文化大學社福系教授陳正芬觀察。


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說,長照人力一直都有缺口,短期指標可觀察目前薪制對今年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有沒有吸引力?整體產業發展則要看長期,也就是醫療院所裡的照服員、社工、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人力有沒有減少?如果醫療機構裡的人力減少,表示還是在同樣的水池裡挖來挖去,市場並沒有放大。


「長照2.0有兩大精神,就是讓社區具有照顧能力,讓專業人員願意走入社區,」陳正芬說,台灣社會已經意識到少子、高齡的現象很難逆轉,家庭支持的力量會愈來愈薄弱,民眾的照顧需求卻逐漸暴增。


長照2.0在艱辛的環境下,踉蹌上路,邊走邊修。成功指標就是衛福部喊出的口號: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付得起。長照服務網能否承接住愈來愈老的台灣、愈來愈多的失能人口,在此一舉。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台灣人想生不敢生的原因是什麼?身為父母你覺得政府應該做什麼?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