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募基金 也要養基金

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基金過往募集新基金後,往往募集時就是基金規模最高峰,閉鎖期打開後金額常大幅流出。為避免「只會募基金,不會養基金」,證期局下令,未來投信新基金,閉鎖期後的6個月內平均規模,必須維持新基金募集時規模的2分之1以上,不然未來新基金就要採取審核制,不再適用申報制。 由於該規定適用去年10月以後申請的基金,部分新基金將在近期就會陸續達到閉鎖期後的6個月期間,因此外引人注目。 據了解,為了躲避這問題,很多投信都使用「鑽巧門」的方式,也就是募集到符合設立門檻後的一定金額,就馬上送件申請設立,這樣也能避免拉高基金規模,讓後續要維持2分之1的難度提高。 例如,現在基金募集3億元就送件申請設立,雖然後續募集到30億元,但因為申請設立時僅有3億元,因此閉鎖期後,只要維持2分之1,也就是維持1.5億元,相對難度會低很多。 過往保管銀行或投信的相關單位,為了達到業績目標,常常「使命必達」,理財專員或銷售人員往往在新基金募集時動用所有的人際關係,希望藉由「人情」方式達陣,但由於不是真心投資,就會出現閉鎖期後,基金規模就快速流失。 投信業者表示,募集基金當然希望能愈養愈大,但往往事與願違,例如過了幾年,原先的熱潮消退,或市場表現不佳,例如這幾年的資源相關、黃金相關基金就是如此,因此未來會慎選募集基金,或是藉由持續挹注資源,希望讓投資人建立正確觀念,了解「舊基金也可以是長久的好基金」,不要永遠只關注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