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花250萬唸線上課程?」留學生出不了國,該怎麼辦?

文/田孟心 圖/Shutterstock

「我為什麼要花250萬唸線上課程?」去年8月辭去工作在家專心準備留學,26歲的陳脩敏好不容易申請上理想的英國商學研究所,如今人生計畫被疫情全盤打亂。

「出國唸書很重要的是人脈與體驗,如果是遠距上課我就不會去了,但現在情況未明,在台灣也不知道要不要找工作,」她大嘆一口氣。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面向國際生的高教領域尤受衝擊。根據英國大學排名機構QS調查11000名留學生,今年近一半預計延後入學,15%學生表示會換國家或放棄留學。台灣留學顧問公司津橋也表示,已有15%至20%的學生考慮延後出國。

學生、家長憂心疫情可想而知。但根據採訪了解,多數學生其實仍有意願出國進修,困擾著他們的反倒是遠距教學對學習效果、人際連結打折扣,以及求職受挫的困境。

國際生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放棄或暫停學業,返回母國,重創歐美大學財務。

英國衛報報導,若是10%國際生不前往,就會造成至少2億英鎊(約80億台幣)的損失。澳洲的澳洲大學聯盟(Universities Australia)預估,其成員學校今年會損失4.6億澳幣(約92億台幣),佔收入的14%。

公部門補助下降,亦影響深造意願

除了學費收入銳減,高等教育來自公部門的資源挹注也減少。近期美國公立的亞利桑納大學,已宣布今年不發博士生獎學金,近300間美國公私立大學停止招聘教職。

「經費會刪減是因為學校高層已經意識到,接下來的政府補助以及經費來源都將嚴重受到影響,」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王宏恩在一篇評論中指出。

廣告

「確實身邊有同儕,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美國就讀博士班,獎學金就突然取消了,」今年申請上美國杜蘭大學政治學博士班的陳益霖(化名),也擔心自己已拿到的全額獎學金補助變卦,「如果沒有獎學金就不會去了吧,光學費一年就200多萬台幣,總共要唸5年,」他說。

即便獎學金無恙,陳益霖也憂慮未來在美國高教求取教職的人生規劃,「本來就知道高教產業競爭大,位置越來越少,受到這波疫情衝擊,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消化這一波的畢業生,」他表示,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台灣同儕前往攻讀博士的意願。

另一位美國政治系博士班即將畢業,正在尋找教職的台灣青年高頡很有感觸,「疫情對高教的影響實在太巨大了,許多學校不聘人、教授放無薪假,尤其像我這樣秋天要進入市場的人,應該都很焦慮,現在就不只目標留在美國,歐洲、亞洲也會考慮。」

短期人才回流,長期恐失國際連結

當各國人才回流日趨明顯,「去全球化」成為大學的普遍現象,對台灣來說,有什麼利弊?

「短時間會看到一些好處,我們可以吸收到一群準備好國際就業的優質人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訪問學者詹益鑑觀察,「但壞處是,整整兩三年的留學生空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國際連結又斷掉了。」

他進一步分析,長期以來,台灣做全球生意,資源、知識、人脈倚靠海外經驗,外僑提供不少助力,如今卻將出現一波斷層,「有些人就是適合到國外發展,瞭解全球競爭,卻因此喪失了第一手經驗,這對台灣產業未來幾年會有很大的困境,」詹益鑑說。

「以政府力量加碼補助學生出國,或反向思考台灣可以如何吸引國際生,都是化危機為轉機的方法,」重視高教流動性的清大全球長嚴大任表示,台灣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只要願意增加投資高教,教育產業其實有莫大的潛力。

留學生滯留不僅是個人生涯規劃議題,還牽動著國家產業的發展興衰。回顧2000年、2008年金融海嘯對人才市場的結構性影響,2020如何不重蹈覆轍,是時候從高教端思考解答。

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比爾蓋茲預測疫情:「我相信人類可以克服疫情,但必須等到這時候」
2小時賠550萬!讓投資人血本無歸的負油價,是怎麼發生的?
業績衰退近四成,為何還敢推新品牌?獨家專訪瓦城董事長徐承義
下班後連洗個碗都無法?看看過勞的大腦,對你做了什麼
邰智源:小心,吃飯露本性!飯桌上你一定要注意的3件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新冠肺炎全球燒
德國口罩強制令上路!不戴最高罰32萬元
誤信喝甲醇能抗肺炎 伊朗逾700人喪命
紐西蘭放寬禁足令 民眾排隊買麥當勞
比例過低 印尼每百萬僅210人接受檢疫
熬過肺炎重新開工 強生籲民眾保持耐心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連3天0確診 指揮中心吃龜苓膏
董座嗆「若確診一律遣散」掀議
金正恩現蹤?衛星拍到海邊騎馬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