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未來職場存活,你要學的5大技能!

大衛是個經驗豐富的記者,不僅曾被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普利茲(Pulitzer)獎多次提名,更獲得不少其他新聞報導的獎項。他本來以為憑著多年的採訪寫作經歷,根本不愁沒有工作,沒想到他竟然被公司解雇了。

由於他忽略了學習網路科技需要的新技能,也不曾在社交媒體上建立個人品牌,被解雇後,找工作四處碰壁,屢屢輸給比自己年輕的求職者,覺得自己被時代淘汰。

這個例子來自《延展力》書中的故事。兩位長期研究個人職涯發展的作者卡莉‧維爾葉(Karie Willyerd)、芭芭拉‧米斯蒂克(Barbara Mistick)坦言,大多數的工作者忙碌得只能埋頭應付眼前的工作,即使聽到未來工作環境即將改變、該行業人力需求萎縮的警告,也難以花費多餘心力思考因應之道、為明天做準備。

抵抗不被未來淘汰的藥方,我們需要的是培養「延展力」,在核心能力以外,迅速學習多種新技能、建立多元人脈、累積不同領域的經驗,延展出新的競爭力。

了解未來職場趨勢,才知道學習方向怎麼訂

在探討如何加強「延展力」前,作者認為應該先了解未來的職場樣貌,透過不同研究機構的資料和預測,整理出5大趨勢:

1. 企業移往新興市場發展:

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預計,在未來15年間,全球規模較大的跨國公司,有半數會把總部設在新興市場當中,像是巴西、印度和東歐地區。如果你想學習其他外語做為新的技能,可以朝著這些國家的語言努力。

2. 科技工具使用更頻繁:

廣告

當愈來愈多的新鮮人成為職場主力,他們善用、習慣使用網路科技和社交媒體,這些工具會更進一步地滲入辦公室的溝通與工作方式。因此,如果你對此一竅不通,建議時常更新學習腳步,了解這些科技工具。

3. 資料科學家需求強大:

專家預測從2009年到2020年,數據資料量會成長超過43倍。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找出有用的洞察、趨勢,將成為吃香的能力。在2015年,IBM就曾預測全球需要440萬個資料科學家,但以目前的人力狀況,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的職缺。

4. 人口老化加劇:

在全球醫療不斷進步、出生率下降的狀況下,人口老化和勞動力萎縮會加劇。

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在2016年的一項報告指出,到了2050年,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將到達16億人,占總人口的17%;80歲以上的人口,會比現在多出約3億人。未來老年照護的市場需求,會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愈早投入則愈有機會搶到灘頭堡。

5. 組織內的工作被稀釋:

由於企業要處理的事情不斷變多、工作量持續增加,愈來愈多公司考量到聘請正職人員的成本過高,將部分工作外包,或者增加臨時的聘顧人員。未來會有愈來愈多自由工作者,以專案的方式和不同企業合作。工作者在規畫職涯時,可以將成為接案工作納入選項,平時加強學習專業技能,就不怕被企業解僱時難以找到維生工具。

經營關係較遠的人脈,可拓展不同領域的機會

維爾葉、米斯蒂克指出,想要強化個人的延展力,積極學習和拓展人脈是最核心也最重要的精神。

不少工作者被忙碌的工作拖著,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沒時間學習新事物,這只是推托的藉口。其實,學習並不只是課堂上,根據戴爾電腦(Del)創辦人麥可.戴爾(Michael Dell)提出的70/20/10學習法則,學習的形式並不限於上課。

70/20/10法則指的是,員工70%的學習靠的是工作經驗與歷練,像是透過輪調或是負責專案;20%則是主管、導師的回饋;10%是課程或公司的訓練計畫。因此,工作者不妨利用這些重要機會和資源,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技能。

其次,持續擴大人脈,在未來獲得更多機會。除了你的親朋好友、工作上接觸到的人,作者建議最好在不同的領域和產業,都要擁有一點人脈。在跨界合作愈來愈頻繁的趨勢潮流當中,你永遠猜不到機會將從哪裡出現。

而無論是哪種人脈,都有「強連結」和「弱連結」。強、弱連結的區分,在於對方和你互動、溝通頻率的高低。與你密切合作的工作伙伴、常見面的朋友可以歸在強連結,而點頭之交、不太常聯絡的客戶、同學則是弱連結。

作者認為,在找新工作、其他的職場機會,弱連結關係的人會比強連結來得有價值。

以發展跨界合作的角度而言,因為強連結關係的人往往和你思想相近,社交圈重疊得多,身處的產業比較相近。而弱連結的族群則很可能跟你截然不同,散落在各式各樣的產業中,當你需要不同領域的資源時,更有機會從他們身上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無論是持續保持學習,或是拓展不同的人脈,維爾葉和米斯蒂克提醒,不要認為過去的成就、經驗,可以讓你在職場上高枕無憂,只有先看見未來趨勢的改變,及早充實自己,才能跟上變化。

(本文取材自《延展力》(暫譯,英文書名為《Stretch: How to Future-Proof Yourself for Tomorrow's Workplace》;整理‧撰文 / 楊修;圖片來源 /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