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西蒙娜·薇依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所有做投資的人都應該要讀哲學。《苑文其詳》首次結集出版。購買請點

喜歡文化的人,偏好拜訪法國首都巴黎,而仰慕法國文化的人,在巴黎必然會拜訪位居市中心拉丁區的先賢祠。在這座原先為了作為巴黎主教堂的宏偉建築,後來因為法國大革命爆發,於1792年改為人民英雄紀念堂的神聖地點,200多年來,它的地下室一直有一個神聖的位置,就是法國先聖先賢埋葬的地方;伏爾泰、盧梭、左拉、雨果等,偉大思想家均長眠於此。

另外,到巴黎你少不了要在塞納河上坐船遊城,河岸邊你會看到法蘭西學院。這是法國五大學院中最早建立的,建立於1635年。法國人推選讓法國文字,文學揚名於世的人擔任終身制的院士,現任只有40位。在近400年的歷史裡,總共有726人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官方取名為不朽的人物,其中只有八位女性。這個月,有一位法蘭西學院的不朽女性,將安葬於巴黎的先賢祠,她就是西蒙娜·薇依(Simone Veil, 1927-2017);她出生於1927年7月13日,歿於2017年6月30日。

誰是薇依呢?這個問題可以從她當選院士的典禮中,受贈的那一把銀質寶劍上所刻的文字,看出她的一生。這把寶劍上刻著法國國訓,「自由,平等與博愛」,歐盟的核心理念,「在多元中團結」,還有就是一個號碼,78651。

這個號碼是薇依於1944年,因為其猶太人的身分,與其他75000位同胞一同從法國被押送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在左手手臂上被刺下的號碼。納粹的壓迫、法國的政治以及歐洲的整合,這三件事情正好構成薇依一生最具體的寫照,其中當然是1944年的集中營,讓薇依永久不能釋懷。

廣告

最讓她感到痛苦的是,當她17歲在法國南部大城尼斯通過學位考試時,為了取得學位,她以猶太真名報考。幾天後,她全家人,包含父親,母親與兄姐多人一同被押到集中營。父親與兄長慘死於東歐,而母親則在被迫在長途跋涉中死於猩紅熱。薇依在入營不久,聽到旁人指導,謊報年齡18歲,因而直接被送入勞工營,而不是瓦斯房。在這75000人當中,只有2500人生還,薇依是其中之一。

獲得解放那一天,一個英國軍人看到薇依,還以為這位18歲的小姑娘,已經40多歲了。集中營的悲慘並沒有擊倒她,反而給了她一把活下去的怒火,最令她感到震驚的,也是她一直無法忘懷的,就是女性在納粹下受到的淩辱。

在集中營裡,女性是如何被羞辱,被欺負,將她們的尊嚴踐踏在腳下,她都歷歷在目。於是薇依參與政治的第一件功績,就是終止監獄中對女性犯人的侮辱。這正好發生在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她堅持要善待女性戰犯。

薇依在政治領域中,充分展現她的才能。1973年,當時的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Giscard d’Estaing)很偶然地邀請薇依擔任衛生部長。能幹的薇依立即在當時氛圍還很保守的法國國會裡,推動墮胎合法化,並且以納稅人的錢,免費提供避孕藥丸給所有婦女。在那個時代中,這是一件非常有爭議的事情,讓法國社會震驚不說,還有議員直接問薇依問:「你是不是直接把未成形的胎兒丟到火葬場裡呀?」

這個時候,薇依僅淡淡地回答說:「沒有一個女人在終止懷孕過程裡是輕鬆的。」此話一出,讓充滿男性議員的法國國會引發騷動,導致中間偏右與左歐派的議員,紛紛支持墮胎合法化的法案。

1975年,這個改變全世界所有女性命運,與全人類文明的法案,在法國議會中通過。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法國議會中,有481位男性議員,以及僅僅只有9位女性議員。無怪乎這個法案在法國被稱為「薇依法案」。從此,薇依是全法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有人認為她應該擔任總統,更有人認為她可以做總理。

1979年,當歐洲議會舉辦第一次直接選舉時,薇依當選議長,她對於這個位置的象徵意義,感到極為光榮。她認為,歐洲人能夠捐棄成見,坐在一起開會,並且選了一個猶太女性,擔任第一任議長的意義非凡。同一年,當薇依代表歐洲演講,反歐洲整合的法國民族陣線黨人鬧場,薇依不為所懼,直接說:「你們嚇不了我,因為我經歷過比你們更壞的人。」

終其一生,薇依都在年僅17歲時的集中營日子所遭遇到的驚嚇中度過。有一次,在一個外交場合中,一位法國資深官員半開玩笑地問薇依,你手上那個刺青的號碼,是不是衣帽間等一下取衣物的號碼時,薇依竟然一反平日堅強的形象,當眾落淚,並且終生不再穿短袖的衣服。對於她而言,二次大戰後的法國,在表揚反抗軍的豐功偉業時,遺憾地未能同時注意當年猶太人所遭遇到的迫害。

薇依是偉大的女性主義者,因為她的遭遇,理想與見識,讓法國人在避孕與墮胎合法化的過程中,取得很早的成就,也為全世界樹立了一個楷模。集中營,法國與歐洲這三個地點,成為薇依一生實現其志向的三項動因。這也難怪,當她獲得法蘭西學院院士頭銜時,她那把銀質的劍上,刻著最能夠代表法國與歐洲的兩句話,以及一個令人鼻酸的號碼。

薇依從此與偉人一同長眠於先賢祠,這讓我們在哀悼她的同時,需要想一想人應當如何扭轉命運,從被決定者轉換成為為他人造福者。

更多苑舉正教授文章,請看〈法意團隊苑文其詳專欄

★延伸閱讀★
對沙烏地阿拉伯新太子的觀察
英國脫歐談判的困境
法國正在發生第二次大革命嗎?
英國大選與消失的新自由主義
以阿「六日戰爭」50年
民主退潮下的索羅斯

【作者簡介】苑舉正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曾兼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精通中、英、法語,台灣哲學學會副會長。1981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1983年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院攻讀哲學,獲得哲學學士(1984年)、哲學碩士(1988)以及哲學博士(1995)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