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經濟必須轉型:從「創造就業」到「創造價值」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新加坡靠著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的集權控制下,成功發展了該國的企業,但現在該國可能必須鬆綁,才能保持競爭力。

《CNBC》報導,摩根士丹利東南亞研究主管 Hozefa Topiwalla 在周一的記者會上表示:「過去 50 年來,(新加坡)重點放在創造就業。」他說,星國政府扶植出政聯企業 (GLCs),以及跨國企業 (MNCs),「但現在這些變成很沉悶的企業。」

新加坡專注幾個關鍵產業,可以從股市中窺見。物流、造船、大宗物資曾占了市場絕大部分,但現在其股價都大跌,有些甚至還從海峽時報指數中剔除。

5 月新加坡股市日均成交量掉到 11.5 億新元 (8.5億美元),而在 2010 年 5 月時還有 17.56 億新元。

摩根士丹利資料顯示,目前外國及政聯企業占海峽時報指數約 70% 的市值。

Topiwalla 指出,由於新加坡股市缺乏長期題材的潛在風險,常讓投資人看衰新加坡。

不過他對於新加坡從「創造就業」轉成「創造價值」深具信心,認為這樣的大幅轉變,能給股市一個長期題材;如其他區域股市,比方說菲律賓、印尼便有人口紅利、中產階級崛起的題材。

新加坡淡馬錫主權基金已轉換焦點,專注於投資新興企業並創造更好的企業環境。

「以往他們 (淡馬錫) 直接告訴產業他們要什麼、不要什麼。但在政策及哲學轉變下,他們現在不知道什麼行得通,因此轉變成扶植的角色,而不是指揮產業。」他說。

Topiwalla 指出,從資料中可以發現,新企業的成立,從 2010 年的 5.4 萬間上升至 2014 年的 7.7 萬間,也有 9% 的勞動人口受雇於新創公司。

除此之外,淡馬錫的資產配置中,未上市私人投資部分從 2004 年的 20%,上升到 2014 年的 30%。與此同時,它也創立了企業開發集團來幫助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