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走人,印度經濟成長打問號

作者: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

618日晚上,印度中央銀行總裁拉加恩寫了一封信給媒體說:「他的職務契約即將於94日到期,然後因為他沒有續任的意願,所以計劃返回美國,到芝加哥大學擔任財務教授」,消息一出舉國嘩然。

星期一印度的股市會是雙殺,紛紛下跌,投資人個個惶恐,心中不免都會問為什麼?這個為什麼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為什麼不能夠按照慣例讓央行總裁拉加恩在現有的職務上再續任兩年?從1992年以來,所有在拉加恩之前的印度中央銀行總裁,幾乎都能夠做滿五年,而他是唯一的例外,甚至只有三年就到期了。為什麼?

另外一個為什麼是拉加恩做的很好啊,為什麼不讓他繼續幹呢?三年前,當拉加恩接下這份工作時,印度的經濟只能用「一塌糊塗」,這四個字來形容。當時無論是通貨膨脹、股市、匯率,以及經濟衰退都很嚴重。三年後,印度的通貨膨脹,從兩位數變成穩定。印度的貨幣,盧布從一度崩潰的邊緣,回到了正常價位。股市在去年也就是2015年上漲了45%,是新興國家之冠。

這些都還不稀奇,最重要的是當2015年世界各地金融秩序大亂,經濟成長衰弱的時候,印度的GDP成長是7.4%,不但是世界之冠,而且首度超越中國的6.9%。平常充滿民族自信心的印度人,對於這一張經濟成長成績單,真的可以說是得意洋洋。不但如此,連全世界的主要財經分析師,都認為目前世界經濟停滯的狀況,可能需要依靠新的火車頭來帶動,而這個火車頭極有可能是從中國轉向印度。國際化程度頗高的印度似乎也一直陶醉在這個轉換的夢想中,不料才交出一年的好成績單,拉加恩的去職讓這個夢醒了。

廣告

拉加恩何許人也?能夠有這麼關鍵的角色,讓我從專業能力、國際聲望、道德操守、與決策勇氣四個面向做說明。

首先,在專業能力上,拉加恩畢業於聞名遐邇的印度理工學院,然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取得財經博士。拿到學位之後,他曾經以四十歲的年齡,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最年輕首席經濟學家,然後在芝加哥大學擔任財務教授。

其次,拉加恩的國際聲望來自於2005年,他在美國懷俄明州參加肯薩斯式的聯邦準備會的會議時。這場會議很特別,主要是大家準備為當時叱吒風雲,權傾一時的格林斯潘,也就是美國聯準會主席,退休之前辦的一場歌功頌德的大會。不料在會議中,拉加恩大力批判格林斯潘的經濟政策,並且還預言銀行業的風險並不會因為表面的帳面健全就連帶著取消,因為銀行業界的風險太高了。當時,在座所有知名經濟學家對於拉加恩的批判大表不滿。可是,到了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的時候,大家才赫然發現,拉加恩的說法是正確的。

第三,拉加恩的道德感非常強,認為銀行借錢給有權勢的人絕對收不回來,在印度就是這個情形。經常讓有權有勢的人向銀行借款之後,然後以新債養舊債的方式,最後都成了呆帳,用納稅人的錢來補這個洞。拉加恩堅持打消壞帳,得罪既得利益者。

最後,在決策勇氣上,拉加恩也是很特別的。作為一位中央銀行總裁,他跟其他大搞量化寬鬆的央行總裁很不一樣。他不玩貨幣政策,拒絕以降息的方法來刺激經濟,同時他不認為印度這種快速成長,達到7.5%GDP的紀錄是一個好消息。這一點可讓急著揚眉吐氣的其他印度人感覺在拉加恩的引導下,印度的資本市場太保守,同時外資也因為成本太高的緣故,裹足不前。那麼,想要在資本市場賺錢的人,把帳又記在拉加恩的頭上。

最要命的是拉加恩那張嘴巴。當年對美國財經老大格林斯潘的批判,帶來了連續好幾年美國經濟學家對他的圍剿不說,在今年四月,正當印度上下皆成沉醉在高成長中,拉加恩居然說:「目前我們所處的情況就像是一個盲人的國度,其中只要有一隻眼睛的人,就可以當國王了,而印度的現狀,與此相距不遠。」

這番話激怒了商業部長與其它國會議員,因為他們曾不諱言地希望把拉加恩換掉。如今消息出來了,希望拉加恩滾蛋的人真的如願了,這些人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印度還有很多好的經濟學家,可以取代拉加恩的地位。那麼,我們必須問,這個說法是真的嗎?接下來的印度經濟成長,能夠像過去一樣發展嗎?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文章轉載於『言起投資-苑文其詳專欄
苑舉正(台大哲學系教授,擅長投資與哲學)

★延伸閱讀★

麥格理估,印度、印尼、韓國央行今年內可能降息1次,馬來西亞2-3次
印度央行總裁人選減至四人,現任總裁將參與貨幣政策委員遴選
布局印度,回歸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