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陸信用債違約飆升,民企占逾九成

【時報-台北電】隨著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中美貿易戰衝擊等因素,2019年以來,大陸信用債違約金額持續攀升,其中又以民營企業違約的情況最為嚴重,違約企業中超過九成都是民企。

時代週報報導,7月1日,大陸綜合民營企業三胞集團未能及時劃付債券的本金及利息人民幣(下同)6.5億元,成為進入2019年下半年的第一單企業債券違約案例。

根據Wind統計,今年上半年違約的96檔大陸債券中,民企違約數量為89家,違約金額為488.464億元,違約率占比高達92.7%,較上年同期激增242.31%。且民企在整體違約金額的占比,也高於2018年全年的84.57%,足見民營企業經營之艱難。

值得注意的是,據大陸評級公司中誠信國際於今年6月中旬公布的研報顯示,今年前5月,民營企業所發行的信用債規模僅有4千多億元,在信用債發行總規模中占比不到10%,民企發債情況持續低迷。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副總經理范為表示,從供給側來看,民營企業發債規模之所以萎縮,在於民企較高的違約率,使得金融市場在信用收縮時不願意買民企債券,從而導致民企債券出現發行不成功或者發不出來的狀況。若需求端來看,民企降低發債,則是在總體經濟面臨下滑壓力的背景下,反映出融資需求因此收縮。

報導稱,對於民企違約率居高不下,業內人士分析,民營企業多以貿易、製造業和出口加工型為主,易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變化的衝擊,陷入經營利潤下滑、流動資金緊張的困境,信用風險較高。

廣告

再加上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出現了明顯的信用分層,由於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信用債的主要配置機構,隨著經濟下滑和資金面的結構性收緊,會使其流動性出現較大缺口,這也讓企業債券融資尤其是中低評級的企業債券融資,受到較大的影響。

范為表示,大陸民企的債券發行難的根本原因在於信用不足,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民企信用。也就是說,可以透過擔保機構以及增設信用衍生產品來為企業增加信用。(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