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財經:中國Q1境內信用債違約規模連二降,多管道化解債務風險努力顯成效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毋庸置疑,然而中國境內信用債違約規模卻連續第二個季度季比值下降,顯示監管部門為紓緩企業流動性壓力採取的舉措取得成效。

一項匯總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中國在岸信用債違約量為277.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第四季度減少了近三成,同時也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違約規模排名前三的發行人分別是北大方正集團、康美藥業和東旭集團。

中國央行過去兩個月來已下調包括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在內的政策利率,並透過降準等釋放流動性。在寬鬆資金面的推動下,中國3月份的在岸信用債發行供需兩旺,極大緩解了企業的再融資壓力。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專家李奇霖認為,疫情對經濟按了驟停鍵,現金流突然消失,如果沒有外部融資支持,違約壓力可想而知,信用債發行熱潮降低了違約壓力,後續隨著經濟的內生活力恢復,企業有錢了,也就更能應對債務到期,目前來看,短期違約風險可控。

此外,監管機構允許發行人與持有人透過債券置換、展期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違約風險集中爆發。

這項統計並未將兌付日前達成場外協議或者進行展期、置換的債券算作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