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中美戰略對話,陸將對外資開大門

【時報-台北電】6月底在美國華府舉行的第7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成果昨(2)日公布,其中,中國承諾將擴大對外資開放進入資本市場,包括開放外資評信機構對地方債券評級,並考慮為金控公司立法。

根據中國財政部公布的第7輪S&ED成果,中國承諾將增進外國金融服務公司和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具體承諾包括,允許外資在上海自貿區設立證券公司或期貨公司,但持股不得超過49%;允許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開展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業務。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監管層重新開放外資參股中國境內期貨公司的大門,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中國對外資進入期貨業規定最為謹慎。

此次中美對話,中方還承諾將設定海外資本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總體配額,而非針對單一國家或機構設定上限,以及開放外資評信機構發布對地方政府債券的評級。

南華早報引述招商銀行駐上海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的分析稱,由於中國希望將人民幣打造為國際貨幣,因此正在加快開放國內債券市場,讓海外評級機構對地方政府債券進行評級,這將吸引更多國外投資者。

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LGFV的財務狀況逐漸惡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的評級頻頻遭到下調。據招商證券表示,上半年,有4個LGFV的信用評級遭到下調,而2014年上半年僅有1個,全年總計7個。

陸債券市場在過去幾年快速增長,成全球第3大債市,僅次美國和日本。據官方數據,截至4月30日,海外機構持有中國在岸債券7,352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市場規模擴大26%。

摩根大通估計,開放中國市場可能使外資持有的中國在岸債券的總量在5年內成長3倍,達到5,000億美元。

此外,中方將考慮參照國際作法,針對金融集團制定監管框架,如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目前中國尚未有金控公司的相關法律,而是將證券、銀行、保險3大金融領域分開管理。(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鍾寧╱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