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中國外匯儲備 是否會出現過低風險?

工商時報【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策略師陳得能】 1月份,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兆美元關卡,降至2.998兆美元,為2011年3月以來最低。中國外匯儲備持續下降已引發市場對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與否的擔憂。 中國外儲規模 最低水準應為多少?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仍顯著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制定的最低門檻。IMF的數據顯示,中國外儲規模需要在1.75兆美元(有資本管制)和2.82兆美元(無資本管制)才能抵禦住外匯攻擊。考慮到中國實施的資本管制措施,外匯儲備維持在這一區間尚屬適切。以2016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在3.01兆美元來看,假設每月降幅維持在300∼350億美元,未來兩年半內應不會跌破2兆美元。我們預計中國外匯儲備至2017年底可能下降至2.7∼2.8兆美元。假設基於2017年資本外流的速度與去年相似(平均每月流出650∼700億美元),且中國央行將動用外匯儲備抵消約一半的外流資本(平均每月外匯儲備降幅為250∼300億美元),同時讓匯率來調整其餘的資本外流。此外,鑒於今年美元料將疲軟,匯兌效應也會讓外匯儲備降幅收窄約600億美元(假設中國3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40%是非美元資產,美元下跌5%將使這些頭寸價值增加600億美元左右)。 若說中國外匯儲備只會跌不會升,其實並非事實。對於經常帳持續順差的國家而言,其貨幣自然具有升值傾向,且順差也有助於央行累積外匯儲備。 然而,目前的形勢是,相較於經常帳的資金流入,資本帳中的資金外流才是左右貨幣走勢的主要因素。但我們認為中國仍有幾種方式來穩定外匯儲備。首先,中國可更加充分地利用經常帳順差,這一順差每年高達2,600億美元左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貿易順差的驅動。目前,這一龐大的金額尚未完全轉化為實際資本流入,因部分出口商擔心人民幣將進一步貶值,不願將其外幣獲利兌換回人民幣。目前,中國央行已要求所有國有企業立即將外幣獲利匯返至國內。該條例尚未涉及非國有企業,但央行已向銀行施壓,對於將盈餘保留在境外的公司不予發放信用證(LC)。中國央行可能採取進一步行動,對非國企也實施強硬措施,令其立即匯返境外盈餘,或通知其延後外國直接投資的籌資活動。 其次,中國可以加快吸引資本流入的措施,比如推動中國股票進一步納入全球指數,並對國際投資者真正開放境內債券市場,以抵消資本外流的壓力。第三,中國可以進一步限制中國公民的資本外流,但又不至於損及外國投資者持有中國資產的意願。正因如此,中國收緊資本管制的對象一直是中國公民,而非外國投資者。 中國是否虛報數據 以防止市場恐慌? 偶爾會有傳言稱中國可能虛報了外匯儲備的規模,以粉飾資本外流的情況。這種說法無從查證,中國向IMF提交的月度數據是否真實完全取決於中國本身的信用度。 但是,我們認為中國不太可能虛報其外儲數據,原因有二。首先,如果中國央行確實虛報了2016年的外儲數據以掩蓋資本外流的嚴重情況,那央行需要進一步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來彌補對國內流動性的影響。其次,從每月國際收支平衡來看,外儲降幅符合市場所估計的資本外流規模以及人民幣貶值速度。 2015年中期之前,中國央行一直透過動用外匯儲備來抵消資本外流的影響並維持美元╱人民幣的穩定。但自從央行在2015年8月採取新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之後,便漸漸轉向確保外匯儲備降幅可控,並讓人民幣緩步調整反應目前的資本外流步伐。 綜上所述,我們並不認為中國央行虛報其外儲數據。但是,技術面來看,外儲下降在時間上可以「延後」。央行可以透過遠期外匯合約來干預匯率,比如,在遠期時點賣出美元並買入人民幣,這可產生支撐人民幣的作用,同時又不會立刻降低外匯儲備。但是,如果央行決定在遠匯合約到期時進行交割,這將會造成外匯儲備下降。截至2016年12月,央行的遠期外匯空頭頭寸餘額約為453億美元。因此,這一數據應從外儲總額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