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基本、評價面有撐,生醫拚逆轉勝

【時報-台北電】美國大型企業正進入財報公布期,儘管大型醫藥公司獲利不錯,卻因醫藥及消費產品銷售不如分析師預期,使得股價受影響,4月以來NBI生技指數回檔了近1.5%,法人表示,由於基本面和評價面仍具吸引力,未來有反轉向上機會。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製藥龍頭嬌生(Johnson & Johnson)18日公布財報,儘管獲利表現不俗,但醫藥及消費產品銷售遜於分析師預期,使其股價大幅下跌,醫療保健基金績效也跟著短線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嬌生可望在近期以300億美元收購歐洲最大生物科技公司Actelion,倘若川普政府對於企業減稅、租稅假期擬定具體內容,大型藥廠等主要併購買家可望一掃觀望的氣氛,對醫療基金將是一大利多。

江宜虔指出,投資人布局醫療基金,宜平衡布局醫療4大次產業,分別是醫療服務、醫療器材、生技、製藥;定期定額時間可至少設定2到3年,一旦市場出現修正5%到10%,都是不錯的加碼時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今年來FDA對新藥審核速度加快許多,第1季獲准上市的藥物數量達12種,較去年同期的6種高出1倍,獲准藥物多用於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

另外,市場併購案不斷,大型製藥公司透過併購小型生技公司來強化產品線,因此,持續看好產業併購題材。如果國會在稅制改革可以達成共識,特別是能讓企業匯回海外獲利可以享較優惠稅率,將會使企業可運用的現金增加,提高產業併購動能,因此,對於生醫產業後市仍是相當樂觀。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從營收與EPS角度來看,根據彭博社的預估,2017年生技醫療產業依舊在成長軌道上,目前評價面上也處在較低水位,加上生技醫療類股還具備新藥核准數量、IPO和併購活動增溫等利多優勢,皆有助獲得資金青睞,因此中長期表現仍可期待。(新聞來源: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